在今年的晉城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新一屆的晉城決策者,對過去晉城幾年的工作,既肯定其來之不易的成績,又清醒的談到了問題的存在,晉城的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1. “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沒有根本性改觀,經濟增速回升主要還是依靠煤炭產業強勢拉動。
2. 經濟總量在中原經濟區仍處于第三方陣靠后水平,且呈排位下滑趨勢。
3. 好項目、大項目少,項目儲備不足,非煤產業發展慢、比重小,傳統產業優勢弱化,新興產業發展不足。
4. 市場化程度較低,體制機制改革滯后,國有企業改革創新能力亟待提高,民營經濟活力不足,開放型經濟水平不高。
借用20世紀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余以為,晉城的決策者能提出當前制約晉城發展的這些根本性問題,無疑已為“解決問題”完成“從0到1”重要的一步。
三年前,煤炭最嚴重的下行時期,平客公眾號曾推出下面文字,旨在反思,以及設想,晉城擯棄“煤炭”的后果又將如何?探討誰在享受煤炭經濟帶來的發展紅利?尋找晉城陷入“晉煤”“蘭花”兩大煤企“綁架”晉城的原因。
三年后,當晉城經濟總值的增長,依然“拜托”在煤炭之上,回頭再看此文,頗多感慨。三年來,晉城原地踏步,所謂何來?2018年的“關鍵奮斗期”,晉城能否從根本上甩開煤炭的“綁架”?到2020年,又是一個三年,晉城轉型之任務,能否在兩大煤企上找到突破?
回顧,反思,對比,站在時空坐標上,確需值得靜靜觀想:
經濟下行,煤炭跌入“3”時代,晉煤、蘭花在艱難中周轉度日。“被休息”成了新常態,減薪輪崗是兩大集團自救的手段,但就在晉城地面上這么一片哀鴻遍野的生死掙扎中,一股聲音卻逆流而出——“我希望他們早日走向倒閉!”
在平客公眾號實名制微群(“閱讀與分享”)里,李某如是這樣發言,他說,不瞞大家說,我家有親戚在晉煤寺河、礦務局機關、蘭花的煤礦,職位就不說了,但是,我照樣巴望他們倒閉!
是什么原因拉出了李某這么大的仇恨?實名登記一位叫王曉東的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反正(煤炭)黃金時間和大多數老百姓也沒有關系,肥的都是那些礦上的人”。為了強調這句話的重要性,他還像晉城市城區體仁精神病書院的何院長一樣,復制連發了三遍。
那么問題來了,當我們在談論“晉煤蘭花”時我們在談論什么?“晉煤蘭花”到底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晉城?“晉煤蘭花”的倒掉能不能增加晉城百姓的幸福指數?“晉煤蘭花”的未來之路該怎么出發?
就在這幾天,有一篇《焦慮的山西》文章火速在朋友圈瘋轉,最重要的部分出現在這篇文章的結尾,作者高敏寫道:
(山西)上半年經濟增速較低的地區的共性是: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計劃經濟思維嚴重、市場高度壟斷、缺乏有效競爭。這些地區經濟被大型國有企業綁架,政府將資源一味的傾向國有企業,當地經濟的好壞完全依賴于大型國企的盈利情況,而這些國有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不足,創新改變的主觀能動性也不足,在全球化推動下的市場競爭中很快便成為犧牲者,于是,地方經濟也開始走向衰落。
為此,筆者認為,山西衰落的根本原因不是煤炭,有煤也好,無煤也罷,只要可以集聚優質的經濟要素,只要市場可以自由競爭,經濟就不會缺乏活力,山西經濟走向衰退,表面看來是因為“資源依賴型經濟”,但其根本原因是政府沒有創造出“要素集聚和良性競爭的環境”,市場要素集聚能力較差,經濟缺乏活力。
好吧,雖然引用的長了些,但讀了上面這段觀點,我想諸位一定有了些許的答案。讓我們回到晉城的現場,在晉城,晉煤擁有16萬員工,蘭花約2萬員工,除了臺資企業富士康,這是本地最大的兩大國有企業.2009年在山西煤炭政策“國進民退”之后,晉城煤炭資源進入了國企壟斷的寡頭時代,晉城的129座煤礦,絕大多數是這兩大巨頭的資產。
當我們談論“晉煤蘭花”時,實際上談的就是“一煤獨大”,晉煤和蘭花兩大國企壟斷晉城經濟的問題。
因為主導經濟是煤炭,又因為有了壟斷,所以晉城社會才會有“晉煤蘭花員工抬高了晉城房價”的聲音。
這實在容易讓人產生聯想,他們是一群躺著掙錢的高收入者,他們對房產的投資,帶動了周邊及相關物價的上漲,包括建材裝飾,餐飲娛樂。這一種聯想,就像富士康的員工帶動了東謝匠及周邊住宅房租的上漲一樣。遺憾的是,這兩種聯想確實在現實中是存在的。
麻煩大了!在“晉煤蘭花”上個班也有“原罪”?煤老板消失了,仇富仇到了晉煤蘭花人身上?然并卵啊,就像仇富的真相是“仇不正當的財富來源”一樣,所謂對“晉煤蘭花”員工的“敵視”,實際上是普羅大眾對晉煤蘭花這個“壟斷經濟主體”影響社會的不滿意!
來看看上文的作者最后是怎么說的,針對這種壟斷經濟主題的社會格局,作者高敏建言道:
全球化勢不可擋,任何城市、任何產業都難以獨善其身,都將主動或被動的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煤炭等資源能源和其他產業都一樣。政府的主要作用不是規劃什么產業,事實上,產業和創新不是政府規劃出來的,是市場要素根據區域資源稟賦自然選擇出來的。
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加強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動市場競爭,給予民營資本更大的支持,提高區域優質經濟要素的集聚能力,以促進生產創新,推動本地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地方提升,保障區域經濟的活力。
對于這種社會結果的造成,作者也在文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2010年山西的“綜改區”轉型,沒有明顯的效果。“而自出臺之日就爭議不斷,引起國內經濟學家和他省政府反對的‘資源整合’措施,目前來看,出現了重大戰略失誤,給國家和企業造成了重大損失。”
怎么辦?晉煤和蘭花說,政策是當時政府制定的,我是清白的。但也不應忘了,政府也曾口苦婆心勸過你們轉型呢?你們轉了嗎?當躺著賺錢已成慣性,如何去彎腰創業呢?
如果晉煤和蘭花有一天傳出“破產倒閉”的消息,我想諸位最好也不要太過于驚訝,這也許是不正常的社會經濟結構里唯一一件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隨著環保的倒逼、可燃冰、電能等新能源的崛起,煤價有沒有可能再次跌到每噸300元的微利時代?這種危機感也是真實存在的!對“晉煤、蘭花”來說,轉型并不是完全拋棄煤炭另起爐灶,而是壯大“非煤”產業,對沖風險,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煤炭形勢好的時候,也并未改變他們的生活,他們止步于高物價高房價,以及“物化”嚴重的社會。晉煤和蘭花的“黃金時期”只能改善一小部分人的生活,即他們的十幾萬的員工;現在到了煤炭的“黑鐵時代”,晉煤和蘭花影響的,依然是一小部分的生活。健全的社會,不應該將責備全部發難在他們身上。
釋放晉城民營經濟的活力,組建健康的社會體系是非常必要的。政府所做的,就是繼續提供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完備的交通道路體系(機場、高鐵、城市道路)、教育體系(各類教育設施的布局)、以及醫療衛生、金融服務、政務環境等等。
至于晉煤和蘭花,他們各自的命運只能交給“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晉煤會不會一直“倒霉”?蘭花會不會成為“昨日黃花”?統統都只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找到命運的歸宿。
在微群中實名登記的郭曉前說,“對于晉城的現狀,未來。作為晉城人都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替他擔憂。”平老師的見解是,我們不妨把眼光打量到千里之外的杭州西湖邊上。
是的,魯迅先生多么希望雷峰塔的倒掉啊,因為那是一座代表著封建衛道士的勢力,如同強大的“晉煤蘭花”黑行,壓榨著人們對美好真愛“白娘子”(清潔產業/新興產業)的正常追求;雷峰塔也確切在1924年倒掉了,之后,進行了重建;現在,重新涅槃而起的雷峰塔成了游客喜愛的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
是的,晉煤和蘭花,也到了需要“重新生成”自己的時候了!
謹以此文,督促晉城兩大煤企“晉煤”與“蘭花”,在社會監督中,早日完成“轉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