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山西接受過田先生捐助的5所學校,以各自的方式沉痛悼念“中國百校之父”田家炳先生,感謝他對山西教育的捐助和支持。
先生與山西的緣分,在于2所大學3所中學
提起田家炳先生,內地教育界并不陌生。1982年,田家炳先生創立田家炳基金會,把自己資產的80%都用來做慈善事業。36年來,在全國范圍內累計捐助了各級各類學校300多所和近2000間鄉村學校圖書室。以“田家炳”命名的學?;驅W院遍及所有省級行政區,他因此被譽為“中國百校之父”。
而田家炳先生與山西的緣分,則在于2所大學3所中學,分別是山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大同市田家炳中學(大同市實驗中學)、忻州市田家炳中學(忻州市第十中學)、呂梁市田家炳中學。
山西大學理科樓2008年5月8日正式命名為“田家炳教育書院”,它是山西大學“十一五”總體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山西大學理科樓修建之際,曾獲得田家炳先生的捐助。山大人特別感念田家炳先生之善舉,理科樓一直豎立著“田家炳教育書院”的牌子和田家炳先生的雕像,引得來人駐足。
山西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為山西師范大學二級辦學單位,是根據田家炳基金會章程,尊重田家炳先生將書院辦成教學實體的愿望,于2002年4月成立的。以“明教育之道,弘教育之理,育教育之人”為特色與主旨;以“高層次,高水平,高質量”為辦學目標;以“研究生教育、教師教育、教育科學研究”為主要任務,已成為集教學、科研、管理于一體,教師職前教育與繼續教育、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良好銜接、互補,與國內外廣泛學術交流,具有活力和廣泛發展前途的教育研究機構和辦學實體。7月11日,山西師范大學校新媒體中心發文緬懷田家炳先生。
除了兩所大學,山西還有3所田家炳中學。在“田家炳基金會”官方網站“田校分布”地圖上,大同市田家炳中學(大同市實驗中學)、忻州市田家炳中學(忻州市第十中學)、呂梁市田家炳中學赫然在列。
11日,大同市田家炳中學(大同市實驗中學)百度貼吧上,發表題為《田先生一路走好!》文章,轉發訃告悼念田家炳先生。
同天,忻州市田家炳中學(忻州市第十中學)校園網首頁發文,舉校哀悼。據了解,校領導通過全國田家炳中學校長群,廣大教職員工通過全國田家炳教師群、忻州市田家炳中學(忻州市第十中學)微信群等形式,紛紛向田老先生默哀致敬。該校7月12日上午將在“田家炳事跡陳列室”舉行悼念儀式。
先生其人:不怕錢捐得多,最怕學校辦不好
田家炳先生不是捐錢最多的慈善家,但卻是全中國唯一一個將自己總資產的 80%都用于慈善事業的慈善家。“田家炳基金會”成立至今,他已累計捐資 10 億多港元用于中國的教育、醫療、交通等公益事業,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達 90%。
提到為什么捐學校,田家炳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教育是關系國家強弱、文化盛衰的百年樹人大業,資助教育是“把錢用在最有用的地方”,產生的效益遠大于把財富留給個人。
據記載,每建一所學校,田家炳先生都要盡量親自去給學生“打氣”,給學生講腳踏實地的故事。在他看來,捐贈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最關鍵是“育品德”。田先生有時會對老師說:“我捐錢蓋了樓,不用你們感謝我,你們能把我捐資的學校辦好,我還要感謝你們。我最怕的不是錢捐得多,而是學校辦不好!”
2001 年香港“金融風暴” 后,田家炳基金會的收入大大減少,手上能周轉的資金又少,82歲的田家炳先生為了多捐助內地建學校,把自己原本居住了 37 年的“花園式豪宅”賣掉,與夫人一起搬去住出租屋,以兌現自己捐款的承諾。對此,他的回應是:”別墅賣的錢可以捐助 20 間學校,我也盡了綿薄之力了,很開心!“
雖然全國各地到處是他捐建的學校,但他本人卻十分節儉:沒有購置專車,每天坐地鐵上班,房租是日常最大的支出。他希望錢能用在對的地方,比如為孩子、為國家、為民族。
先生遠行,但“田家炳星”璀璨夜空
1994年,中國紫金山天文臺將編號2886的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之所以將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據介紹是被田家炳先生“傾囊”辦教育的義舉所打動。
這是中國第 5 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對于田家炳先生來說,這是人生中最大的榮耀。
如今,先生辭世,但精神永存,那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星星繼續在夜空中璀璨、閃耀。
田家炳先生,一路走好!
采寫:田小麗 趙蕓蕓(實習)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