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新冠肺炎潛伏期患者病發,全國各地確診人數仍在提高,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
由于始發地是在武漢,疫情總體呈現南多北少的態勢,以湖北周邊、長三角、珠三角等為主,北方除北京外疫情相對較輕。
但在山西省,卻有一個重災區晉中市,感染人數達32例,已經超過隔壁省城太原的15例。
晉中相當于第二名和第三名之和了▼
而且晉中市的32名感染者,所在地并不集中在太原隔壁的“市中心”榆次,而是在比“榆次”和“晉中”兩個地名還要知名的平遙縣。
晉中的確診數,其實全部來自平遙▼
這里距離武漢遠達1000公里,怎么會成為本次疫情的重災區?
舊平遙商人
_
地處太原-晉中盆地南部的平遙,地理條件有限,歷來人多地少,再加耕地貧瘠,當地人多選擇外出謀生。
幸運的是,舊時平遙擁有比較發達的交通環境。從這里向外,交通網絡大體有四個方向:往西經汾陽至磧口或軍渡出??;往北可至省城太原,再穿過太行山就可抵達全國政治中心華北;往南至運城,這里有北方重要的食鹽供應地;往東翻越太岳山脈至上黨盆地的武鄉。
平遙位于“太原-晉中盆地”的腹地
不算山西北部的話,這里算是山西中南部的十字路口▼
進一步將其置于全國交通通道中考察,會發現山西中央走廊和萬里茶道網兩條重要線路,會合點之一就在平遙。
山西中央走廊,指由東北角的天鎮新平堡經中心點太原至西南角的芮城風陵渡。這條省內對角線大通道由北向南貫穿全省,連接起省內多個重要盆地、河谷以及城市,部分段落為絲綢之路東端延長線的京陜驛道。
縱貫山西的一條主線
同時也是一條洋河-桑干河-滹沱河-汾河通道(由北至南)
山西地形決定了其歷史商道主要是南北向的▼
萬里茶道,則是一條與晉商頗有淵源的道路。
起自崇安縣(武夷山市)下梅村,沿閩贛古驛道西北行,過武夷山脈黃崗山閩贛交界的分水關,到達江西鉛山河口,再順信江下鄱陽湖,穿湖而出九江口,溯長江到漢口,再往北溯漢江至襄陽,入河南南陽與洛陽,翻越太行山至山西晉城、長治、太原。
南北茶路大致路線
產地在長江以南,向北運輸
武漢、洛陽、山西南北線構成了長城以內的主線
由于茶葉在長城以外遠至俄羅斯都頗為重要
居中操辦茶葉貿易的山西商人得以賺取巨額利潤▼
太原北行不久,之后分多條線路直到庫倫與恰克圖,再延伸至莫斯科,是古代福建、江西、湖北等南方茶葉北上的主要管道。
太原北行至黃花梁后分兩路
一路至西口殺虎口,一路至東口張家口/獨石口
出了口外,進入內蒙古高原的道路,就更加復雜了
(圖片@杔格 山西博物院)▼
平遙段正是該路網中的輔助通道,而來自平遙的晉商,從那時候起就在這條全國性通道的關鍵點——漢口,扎下了根。
漢口本是長江黃金水道中段與漢江相通的水陸碼頭。因其強大的集散能力,又被不少茶商選為了茶磚的加工中心,是萬里茶道最關鍵的交易中心之一。
壓磚模具與磚茶
(圖片@杔格)▼
清朝,晉商就在有著“天下第一街”美譽的漢正街活躍著。由于家鄉離武漢太遠,笨重的銀錢運輸不便,山西商人在這里的大宗貨物結算大多使用票號以信用背書發布的銀票。
確實不易攜帶
(圖片@杔格)▼
那時漢正街下段鮑家巷至打扣巷沿線可是漢口金融業的中心,分布各類金融機構,財大氣粗的山西商人經營的票號最為有名,是市場金融業的中堅力量。
“日昇昌”票號創始人之一的雷履泰就曾在漢口做執事
(圖片@杔格)▼
因其總號在山西祁縣、平遙、太谷,這些票號分為祁幫、遙幫和太幫,其中又以平遙為最多。
比如平遙西街的“蔚泰厚”票號
(圖片@杔格)▼
山陜商人隔黃河而望,走出老家便算是同鄉。他們的生意做到哪,山陜會館就開到哪,漢口也不例外。
山陜會館多用以祭祀晉商和陜商共同的偶像——關羽
山東聊城東昌府山陜會館-關圣帝君(圖片@杔格)▼
當時的漢口,各地旅漢客商修建的會館紛繁,山陜會館(西關帝廟)則是其中規模最大的,同時也是全國諸多山陜會館中規模最大的一處。武漢與晉商非同一般的關系由此可見一斑。
漢口山陜會館雖已消失,但諸多文獻還是保留了下來
清光緒二十二年《漢口山陜會館志》(圖片@杔格)▼
漢口山陜會館也見證了平遙晉商的興衰,始建于順治/康熙時期的會館在太平天國時期遭受一次損毀,此時的晉商還處于上風期,財力深厚,依然有能力重建。
第二代漢口山陜會館的建筑構件
(圖片@杔格)▼
待到辛亥革命陽夏之戰,清軍火燒漢口華界,會館又遭遇一次損毀,此時的晉商票號已走入下坡路,并未及時轉變為現代銀行,在市場競爭中逐步被淘汰,業務逐漸退出漢口,會館也無力修繕了。會館最終在抗戰時期的日軍空襲中遭到徹底摧毀。
全國各地的山陜會館,形制大致相同,略有差異
從現存的聊城山陜會館中即可一窺當年漢口會館的繁華
(圖片@杔格)▼
票號沒落之后的平遙人,也大多返回了平遙,小部分人則留在了武漢,留漢的后裔逐漸融入當地,與原籍老鄉并沒有多少來往。
但舊晉商還是在武漢留下了一些印跡:“長順川”牌磚茶和益成汾酒廠。
另一同為“川”字號的“川”牌茶磚
(圖片@杔格)▼
武漢也給平遙晉商的后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千里之外的這些山西人,似乎冥冥中注定有一天還要回到這座超級水陸碼頭。
新平遙商人
_
今日的平遙人與武漢建立大規模商業聯系正是在改革開放以后。
平遙過去盛產棉花,紡織業歷史悠久,手工襪比較有名。早在清道光二十年,該縣手工紡織戶曾發展到1400余戶。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趕上私營、個體針織業相繼崛起,平遙人撿起了傳統藝能,當地出現了一大批生產襪子的家庭小作坊,負責銷售的成員就背著自家紡織的襪子到重新開街的漢正街做小買賣,又促使農村興起了織襪熱。
武漢漢正街,我們又回來了▼
平遙人的晉商精神仍在,他們“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將產業越做越大,曾一度壟斷漢正街的襪子生意。他們的經營范圍也從襪子擴大到服裝、鞋類及各種針織品批發上。漢正街以服裝批發出名的萬商白馬商城里,約有20%的商販都是平遙人,尤其是一二層的商鋪攤位十之八九是平遙人在經營。
武漢-漢正街市場
(圖片來自:老山貨 / 圖蟲創意)▼
在武漢做生意的平遙人,其來源大多并不是縣城(平遙古城)附近,而是來自其周邊的三個鄉鎮,杜家莊、寧固、香樂,這三個地方也正是本次肺炎疫情的重災區。
像杜家莊鄉蘇家堡村共有500多戶、2000多人,其中在漢正街經商的便有500多人。
而到了2003年前后最高峰的時候,在漢正街擺地攤、租門面賣襪子的商人中,九成以上是平遙人,僅寧固鎮就有300多個商戶在漢正街同時賣襪子。
平遙縣城周邊的杜家莊鄉、寧固鎮、香樂鄉、蘇家堡村▼
本世紀初,山西平遙籍商人又重新建立了老鄉會館,在漢正街成立了首個異地商會——漢正街平遙商會,成為漢正街第一個以地域命名的商會。
隨著貿易的不斷擴大,新平遙商人的產業也持續發展,除了之前的襪子和小商品批發外,鋼鐵、煤炭貿易、煤化工、環保工程、房地產、印刷、酒店、路橋、醫藥、機械、食品等多個行業,也逐步發展得有聲有色。
平遙人又一次在武漢扎下了根。
歸途
_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累計有5萬多平遙人往返武漢務工,其中有超過3萬人在武漢經商,在漢正街經商者有3000多人。
今年春節前夕,又有2625人從武漢返回平遙,這些晉商后裔是如何回家的呢?
坐火車是一種選擇,可以選擇高鐵或普速。但平遙/平遙古城并非大站,也并沒有始發終到列車,這為回家制造了一些不小的麻煩。
早期的高鐵站命名可以特殊
(圖片@杔格)▼
普速方面,平遙到武漢只有半對直達車K237,其武昌-平遙區間要經行京廣、孟寶、焦柳、隴海、南同蒲五條鐵路,耗時約20小時,不用轉車,經行路程也較為合適,性價比非常高。但是武漢到平遙并沒有直達車,大家只能選擇轉車。
平遙站的普速列車
(圖片@杔格)▼
轉車的選擇不多,基本只能選太原這個省內樞紐。由武漢到太原的直達普速有K903/4和K1366/7,前者經行漢丹、焦柳、太焦三條鐵路,后者經行京廣、孟寶、焦柳、太焦四條鐵路,經行路程也較為合適,性價比非常高。
武漢直達太原的兩條普速路線▼
但考慮到春運高峰期以及區間票限售等情況,武昌/漢口-太原區間也不好買,實際仍得倒三次車。
武漢到太原不考慮直達車次,只考慮大站倒車的情況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京廣在石家莊轉石太客專,另一種是京廣在鄭州倒車之后轉新焦、太焦兩線。前者雖然線路較長,但全線為電氣化鐵路,時間較短;后者雖然線路較短,但北太焦鐵路(修文至長治北段)為單線非電氣化線路,經行時間過長。所以大多數人會選擇石家莊倒車。
武漢倒車至太原的兩條普速路線▼
武漢-平遙,這1000公里的距離卻缺乏直達的手段,很多旅漢平遙人不得不增加轉車次數,在今年這個特殊時刻也就增加了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像剛才提到的石太客專線,甚至把傳播渠道向東移到了河北。
糟糕的是,有一名患者真就是這樣回家的:其先在1月22日乘Z162(武昌-石家莊),后在1月23日乘K1291(石家莊北-太原)和4605(太原-平遙),回到平遙。
河北人民不自覺抖了一下▼
當然也可以選擇高鐵,但是畢竟要至少轉一次車,所以更多的平遙人選擇飛回太原。
藍線為目前武漢到平遙的最佳高鐵路徑,
紅線為一年后武漢到平遙的最佳高鐵路徑,
山西人的南下就等太焦高鐵啦
(下圖節點僅表示經過城市而非站名)▼
由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飛回太原武宿國際機場的航線已經很成熟。近幾年,為方便平遙人外出和游客游覽,平遙當地也開通了太原機場的平遙城市航站樓,就位于古城西南角的城墻外面,每天有多次班車發往機場,是很好的便民措施。
大多數在漢的平遙人都選擇這種方式回到老家。然而非常不幸的是,1月20日在太原武宿機場乘坐班車(中巴)于當晚返回平遙的群眾中,就有一位新冠肺炎患者。
回平遙的,基本都在太原過了一道...
(圖片來自:google map)▼
至于從平遙縣城到各鄉鎮村莊的最后幾公里,當地也有便捷的公共交通。比如緊鄰汾河的杜家莊鄉蘇家堡村,平遙207路就可以直接去往縣城,離縣城的直線距離也不超過10公里,交通相當便利。
但便利也帶回了病毒,蘇家堡村過年期間有245人從武漢返回,而目前全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至少已確診7例,已是平遙疫情最嚴重的行政村。
百年前的晉商前輩肯定想不到,后人在外出重新收獲財富的同時,也會如此不幸地遭遇病毒。
_
平遙古城中有一座神祠,名為火神廟(火德真君廟)。這是中國很常見的一類道教建筑,但它出現在平遙,卻不由得讓人產生一些微妙的聯想。
武漢火神山已然火力全開抗擊病魔,希望平遙的火神也能護佑這座小城安然度過災難,助平遙人繼續書寫繼承自祖輩的商業傳奇。
參考文獻:
[1]朱文堯.漢正街市場志[M].武漢出版社:武漢,1997:.
[2]萬建輝.漢口開埠前,晉商已將武夷山茶運往漢口[J].武漢文史資料,2016,4:.
[3]平遙縣志編委會,王夷典.平遙縣志[M].中華書局,山西經濟:太原,北京,2013,2008:.
[4]田聯申.圖說漢口山陜會館[J].武漢文史資料,2016,5:.
[5]趙鵬圖.平遙往事——“萬里茶道”平遙段文物遺存初探[R].平遙:晉中市平遙縣平遙古城管理委員會,2017.
[6]刁莉,龔英姿,王敏芬.從山陜會館看清代晉商在漢口的活動[J].城市史研究,2018,38:.
[7]央視新聞,山西晚報,山西廣播電視臺,三晉都市報,等.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