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1年6月16日晚,應山西財經大學振東管理研究院邀請,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先生做客振東管理大講堂,在山西財經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一層報告廳做了題為《汾酒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報告。山西省內多家企業嘉賓和山西財經大學師生共500余人聆聽了報告。山西財經大學振東管理研究院院長宋瑞卿教授主持了報告。

時間關系,宋老師做一個總結。本來我給李董定的題目是“汾酒的王者歸來之路”,但這個勇于沖鋒、敢于冒險的人卻很謙虛,沒有用這個題目,而是選擇了“汾酒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今天到場的有很多領導干部,過道和門口還有很多站了兩個多小時也不離開的聽眾。為什么這么多人愿意來聽李董的講座?為什么他這么招人待見?我想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個努力做事的人,一個為社會做事的人,一個能把大家想做但沒做成的事做成的人,他的身上一定有令我們向往的東西。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我覺得在李董身上就匯聚著這種力量。

前些年,有一些競爭性品牌針對汾酒“代表歷史”的定位,放出了“與其代表歷史,不如創造歷史”的豪言。面對這種挑釁,汾酒的態度就是“追趕、超越、領先”。“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如今,汾酒用事實說話,證明了我們不僅代表歷史,也在創造歷史;不僅代表著過去,也象征著未來。曾經領先的汾老大低迷過,現在正在奮起直追,迎頭趕上;曾經鼎盛的山西衰落過,如今正行遠自邇,篤行不??;曾經輝煌的中華民族落后過,如今正踔厲奮發,蓬勃向上。所以,汾酒的故事就是我們山西的故事,也是我們這個國家的故事;汾酒的復興也象征著我們山西的復興,象征著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復興。
具體到企業層面來講,汾酒為什么能夠復興?最基礎的當然是要靠我們的戰略、品牌、文化,但在這之上的,則是機制、是企業家精神。為什么以前的汾酒不是那么有活力?因為機制有問題。為什么汾酒比我們大多數企業都進步得快?因為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在李董身上看不到多少官氣,能看到的是企業家的責任、奮斗與擔當。這種“官可以不當,但企業不能不發展”的精神讓他帶領著汾酒走到了今天,不僅給了汾酒以希望,也給了山西以希望。

喝汾酒喝的是什么?當年關老爺單刀赴會,看著腳下的滾滾長江無盡感慨,稱“這不是江水,是千百年流不盡的英雄血”。如今,當我們端起酒杯時,我們喝的也不只是一杯汾酒,而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悠久燦爛的歷史與文化,是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責任與擔當。
有一首詩叫《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今天,我根據汾酒的制作過程,把這首詩進行改寫,取名《汾酒吟》,送給李董、送給汾酒人:“千研萬碾出車間,深埋地下又十年;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香在人間。”

我希望汾酒人都能有這樣一種精神,我也希望我們山西人都能有這樣一種精神,愛惜汾酒,呵護汾酒品牌。當年,把我們從汾老大的位置上拉下來的,不是茅臺,也不是五糧液,是我們山西人自己。試想,如果沒有假酒案,汾酒會沉淪嗎?如今,我們再想重返這個王座可以說是萬分艱難,因此,我們要非常愛惜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沖鋒陷陣的汾酒人,愛惜我們眼前的這個人。
做成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汾酒6000年的故事值得每一個汾酒人大講特講,值得每一個山西人大講特講,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大講特講。每一個汾酒人、每一個山西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像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熱愛汾酒,像愛惜自己的家鄉一樣熱愛汾酒,像愛惜自己的祖國一樣熱愛汾酒。只有這樣,汾酒才能擁有更豐富的內涵,成為一種象征、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在伴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復興過程中,實現真正的王者歸來。

我寄希望于我們汾酒的未來,也寄希望于我們山西的未來,當然,我更寄希望于我們國家的未來。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讓我們眾志成城,共同努力,匯聚起改變世界的力量,為我們、也為人類爭得明天的美好的希望!

今天的講座到此結束。再一次謝謝李秋喜董事長!謝謝大家!
來源:山西財大振東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