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西籍青年導演吳軍執導,時曉飛、周育竹、張杰、王建國等主演的電影《無線信號》入選第71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2018中國電影展映”單元。5月12日,山西電影《無線信號》在戛納電影宮全球首映。此外,在12日到15日的合拍論壇上,已經立項的山西歷史人物傳記電影《傅山》首次揭開面紗。
《無線信號》獲“特別關注獎” 影片編劇是太原90后女生
北京時間5月12日凌晨,參加中國電影展映單元的電影《無線信號》在戛納電影宮全球首映,不少觀眾拿著印有《WIFI》(《無線信號》英文片名)的門票入場觀看。電影《無線信號》首映后,應發行商和版權商要求,專業廳又加映了一場,供歐洲版權商、發行商和CNC專業人士選片和觀摩。15日,導演吳軍告訴記者,《無線信號》最終榮獲中國電影展映的“特別關注獎”。據悉,一共有6部影片入選此次展映,除了《無線信號》,還有《荒城記》《空》《寂靜王國》《極速追蹤》《密戰》。
據記者了解,影片從去年5月開始劇本創作,歷時7個多月完成拍攝,季節橫跨夏冬兩季,全部在太原取景。影片打破了傳統國產片懸疑、驚悚的拍攝格局,用一種創新手法將時空打碎,通過當下人們生活中寸步難離的“WIFI”,連接過去和現在。“傳統穿越題材是‘改變過去’,我們這次是‘無法改變過去’,探討人性的同時傳遞出‘做好當下才重要’的信息。”導演吳軍告訴記者,影片很燒腦,就連后期的剪輯師也是剪到最后一版才看明白。
如此腦洞大開的懸疑題材,你一定想不到編劇是兩個太原90后女生。李夢曦和楊楠都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畢業的學生,她們雙雙辭去穩定的工作,投入到自己喜愛的電影行業。作為《無線信號》的編劇,兩人告訴記者,最開始拍攝的一版片頭完全是奔著類似《沉默的羔羊》的“恐怖”路線去的,拍攝手法貼近歐美,但考慮到過審問題,最終修改了劇本重新拍攝。影片結尾是開放式的,據說有9種設置,不同的觀眾會找到自己的理解。
導演吳軍回憶,拍攝中最難忘、也是最困難的是一場“死亡入水戲”。根據劇情設置,有一場汽車沖出橋面、跌落水中的戲,導演把這場戲定在濱河路段,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劇組先把路段上一截護欄取下,留下正好能闖入一輛車的位置,中國特技車手海鷗擔任這場戲的替身。“需要以60邁的車速往水里沖,車手隨身攜帶破窗器等逃生工具,我們買了一輛二手車,入水戲只能有一次拍攝機會,所以前期工作做得特別細。”當汽車沖出路面掉進汾河后,太原藍天救援隊的人開著快艇前往落水點,而在戲里出場的救援人員和打撈工作其實都是真實的,救援隊是真的,對車手演員的安全保障也是真的。
當問到拍攝的遺憾時,導演告訴記者,如果資金充足,他希望可以搭景拍攝這場入水戲,看起來會更精彩。據悉,《無線信號》內容涉及婚姻問題、中年危機、醫療糾紛等熱點社會問題,實則是一部現實題材作品。
中法合拍電影繼續推進 山西題材電影《傅山》首度曝光
5月12日到15日,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舉辦了合拍論壇,《無線信號》的出品方山西天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提交了歷史人物傳記電影《傅山》,這是2017年12月由國家廣電總局審批、立項后這部電影的首次亮相。
據記者了解,由太原市委宣傳部提出的傳記電影《傅山》,于2015年開始創作,初衷是弘揚山西文化代表性人物,用歷史正劇來傳頌這位出生于山西的明清大家。影片編劇之一的計恩加告訴記者,公司接到拍攝任務后,開始了電影的劇本創作和學習。“編劇團隊經過一整年對傅山先生生平事跡的學習和對明清史、明清山西史等史料的學習,有了扎實的積累,在“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總綱領指導下,開始了劇本的開發創作。”
2017年初,《傅山》創作團隊組織了專家研討會,參與的專家包括:傅山研究學會的史學專家,全省中醫藥專家、書畫專家、收藏專家、篆刻專家、武學專家、詩文專家等。其中,主創編劇多次登門拜訪了山西大學史學院專家魏宗俞,共同探討傅山先生的思想精髓。經過十幾次專家討論,十多稿的劇本修改,初步形成了《傅山》文學劇本,并于去年6月版權注冊,200幕近3個小時的文學稿,目前進入了劇本精修和分鏡頭設計。
在中國電影基金會和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的推薦和邀請下,《傅山》亮相合拍論壇,與其一同亮相的還有一戰勞工題材的中法合拍電影《29641》和溫暖四部曲之一《鍋》。當天,參加合拍論壇的還有《狼圖騰》《兵臨城下》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夜鶯》導演費利普·彌勒,整體項目推進順利,受到國內和國際的發行、制片單位、版權銷售單位和國際合拍團隊等關注,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也表達了對山西題材電影的合作意向。
據悉,電影《傅山》將于2019年年底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