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康奈爾抱著自己的貓。 韋亮 攝
中新網太原4月22日電 題:美國八旬教授山西無償教英語 愿以此過余生
作者 楊杰英
山西太原,午后的陽光灑落在一處僻靜的院落內,一只叫凱莉的狗和一只叫亨特的貓正圍著理查德·康奈爾打轉。
理查德·康奈爾正在給孩子們上課。李運澤陪在旁邊翻譯。 韋亮 攝
理查德·康奈爾,一個85歲高齡的美國退休教授,兩年前只身來到山西太原,無償教授中國孩子學習英語。
“我喜歡中國,喜歡中國文化。我想要教這里的年輕人學習英語,讓他們掌握更多知識。”理查德告訴記者,免費教中國孩子學習英語這件事,他會一直做下去。
理查德·康奈爾課后與孩子交流。 韋亮 攝
上午9時30分,離孩子們的上課時間還有半個小時,身著唐裝的理查德正在電腦前準備著英語教程。
理查德的房間內處處體現著中國元素,墻上掛著的中國畫,錄音機旁擺放著的中國音樂磁帶。理查德說,“房間里的很多中國畫都是我二三十年前買的,我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文化。”
之所以萌生移居中國教學的想法,源于理查德“中國兒子”的影響。
在廚房內,廉女士和家長們正在用從家里準備好的面和餡為理查德包餃子。 楊杰英 攝
理查德1933年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6歲時,他被送到美國麋鹿之心兒童城。理查德說,在這個地方,他學會了如何樂于助人。而這一點,一直伴隨著自己此后的人生。
在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從教的40年里,理查德先后去過90多個國家從事學術交流活動,亦經常往返于中美兩國之間。如此經歷,讓他更加了解中國,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03年,他退休后萌生移居中國的想法。
在中國,他曾去過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溫州、青島等城市。2016年8月,他最終從奧蘭多移居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太原。
“中國開放、包容,我很享受在中國的狀態。而決定留在太原,除了氣候原因外,還因為我的‘中國兒子’。”理查德說,8年前,通過互聯網認識太原青年李運澤。李運澤不僅經常幫他做一些翻譯工作,還照顧他的日常生活,兩人相處融洽。這讓理查德決定旅居太原。
理查德·康奈爾正在吃餃子。 楊杰英 攝
2017年11月開始,理查德每周末為中國孩子免費教授2節英語課,幫助更多孩子學習地道英語。其實,他早在中佛羅里達大學教學時,就先后為20余名中國留學生提供免費住宿。
年過八旬的理查德雙手滿是皺紋,走路不便,上下樓時需要扶著樓梯。李運澤說,“老人年事已高,記性不太好,生活中有諸多不便,我都會注意照顧。”
“他只會簡單的幾句漢語,日常交流和授課時我會在旁翻譯。”李運澤介紹,理查德的免費教授英語班自開班以來,已為20余個孩子進行授課。這些孩子的年齡都在十歲左右,每當有難度較大的單詞,理查德都會耐心地給大家解釋。
課余時間,理查德常常通過微信發一些學習英語的資料和技巧。
前來送孩子上課的廉女士告訴記者,7歲的兒子從去年寒假開始來這里學習,孩子的英語聽力水平有很大進步。“作為外來務工人員,孩子能有免費學英語的機會很難得。我們每次上課需要提前兩個小時出門,但從未遲到。教授教課很熱情,課后也會跟我們家長交流。”
在廚房內,廉女士和家長們正在用從家里準備好的面和餡為理查德包餃子。
“一位旅居中國的外國老人,租房、吃飯都得花錢,還要免費教孩子學英語。這種精神實在難得。”廉女士說,大家看到教授如此高齡,每次還要爬樓梯為孩子們教課,就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回報他。
與這些家長和孩子們兩個多月的相處,讓理查德更加融入了中國的生活。他蘸著醋,輕松地用筷子夾食餃子,并不時給小狗凱莉喂食。
理查德告訴記者,“我的妻子已離世,只有兩個兒子,他們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幸福。我喜歡中國,在這里我有‘中國兒子’,過得非常開心。我希望我的家人能來這里參觀,相信他們會非常喜歡這里。”
如今,理查德在太原租房生活,并在租的房子里為孩子們授課。他告訴記者,自己有退休金,足夠生活。對他而言,更重要的事是要用自己的余生,幫助更多的人。
“我已經85歲了,我想我至少還有一些時間來幫助這些孩子。其實,我期望自己能有一個很長的人生。這樣我就可以一直在這里教學,直到我死去。”理查德如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