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22日),世界晉商網發文“剛剛,2位山西人當選中科院院士!三位山西杰青每人獲得國家資助400萬”。文章發出后,經后臺熱心讀者提醒,筆者才發現自己“孤陋寡聞”,漏掉了三位山西籍新晉院士。
今天特此發文更正:今年應有5位山西籍專家當選中科院院士。
他們分別是:
復旦大學教授馬蘭(女),山西陽泉平定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成秋明,山西晉中太谷人,地學部院士;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王焰新,山西忻州原平人,地學部院士;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趙陽升,山西太原人,技術科學部院士;
中科院副院長相里斌,山西運城萬榮人,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
值得注意的是,馬蘭教授是今年新當選院士中為數不多的女院士(6位)。
另外,世界晉商網注意到,中國地質大學可謂山西籍院士的福地,今年出了王焰新和成秋明兩位院士。另外同在中國地質大學的毛景文教授,2017年增選為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也是山西老鄉,運城人。據網友透露,王焰新院士經?;厣轿鹘涣鞴ぷ?。全國晉商秘書長會議主席、湖北晉商商會秘書長霍愛文還告訴世界晉商網,作為中國地質大學的校長,和山西老鄉,王焰新院士前年還參加了湖北晉商商會年會,并發表講話勉勵湖北的山西老鄉做強做大。
01
成秋明簡介:
成秋明,1960年3月生,山西太谷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組部“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中國地質調查局“李四光學者” ,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 ,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前主席(2012-2016)。研究領域:數學地質、礦產普查與勘探 。
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學術經歷:
1982年獲得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學士學位,1985獲同校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 。
1991年赴加拿大留學,1994年以“最佳畢業生”獲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地學博士學位,1994-1995年在加拿大能源部作博士后研究,1995年獲得獲得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IAMG)主席獎 ,1995年任加拿大約克大學助理教授,2002年1月破格晉升為教授。
2002年以“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引入中國地質大學 ,2004年以實驗室主任身份組建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并獲得成功 ,2005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06年牽頭申請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地球系統過程與礦產資源”并獲得成功,2007年以學術帶頭人身份申請教育部創新團隊并獲得成功,2008年獲得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最高獎—克倫賓獎章 。
2011年以中組部“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身份引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2年4月,當選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簡稱IAMG)第12屆主席 。2013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6年9月,當選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簡稱IUGS)主席 。同年,以項目負責人身份成功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采”重點專項“深部礦產資源預測評價理論與方法”項目。
02
王焰新簡介:
王焰新,男,山西忻州原平市人,1963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
1984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獲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理學學士;
1987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獲水文地質專業工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該專業工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
1992年、1994年分別被原地礦部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
1996年,開始招收水文學及水資源專業博士研究生,2001年,開始招收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
1998-1999年,獲國家留學基金資助赴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
2000年1月起,王焰新開始擔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副校長;
2010年12月,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 。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另外,同在中國地質大學的毛景文教授,2017年增選為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也是山西老鄉,山西運城人。
毛景文1956年12月出生在山西運城,1976年-1979年在河北地質學院地質系學習,1979年-1982年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生部學習,1982年獲碩士學位。1985年起在該院讀在職博士生,1988年畢業?,F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2001年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特聘教授(長江學者)。
作為首席科學家或項目負責人,先后承擔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科技找礦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項目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地質調查項目。
還兼任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國際礦床成因協會(IAGOD) 副主席,國際礦床地質學會(SGA) 理事,國際對比計劃IGCP-373和IGCP-473項目副組長,國際SCI檢索刊物《Ore Geology Reviews》副主編,國內核心期刊《礦床地質》主編,先后出版專著11部, 發表科學論文280余篇, 其中SCI檢索論文80余篇。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部級一等獎2項和二等獎5項。此外,還獲得中國地質學會“金錘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有突出貢獻博士學位獲得者和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03
馬蘭簡介:
馬蘭,女,1958年9月生,山西陽泉平定人,現任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獲得者。
1990年,獲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博士學位。
1991年-1995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和拜耳公司制藥部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12月,任上海醫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至今。
2018年1月,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19年,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馬蘭認為,刑法有關集資詐騙罪及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的條款亟須修改。
2019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研究方向為分子神經藥理學。采用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行為藥理學和遺傳學等技術深入研究神經遞質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和精神藥物成癮機制。
現任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藥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生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科技部“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Neuropharmacology》等學術刊物編委。
04
趙陽升簡介:
趙陽升,1955年生,山西太原市陽曲縣人,教授、博導。
1982年,山西礦業學院(今太原理工大學),工程力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6年,阜新礦業學院(今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采礦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2年,同濟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央與山西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
礦業工程學科帶頭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
國際巖石力學學會中國國家小組成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山西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
太原理工大學采礦工藝研究所主要創建人之一。主持創建了“原位改性采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長期長事巖石力學和采礦工程等領域的研究,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30余篇,并被SCI、EI收錄100余篇次;學術專著5部,主要論著被引用1000余次;獲發明專利16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山西省科技進步與技術發明一等獎四項。
一直致力于多孔介質多場耦合作用這一新興分支學科領域的探索與研究,并為該分支學科的創建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1994年,撰寫了國內外第一部較系統論述礦山巖體固流耦合理論體系的學術專著《礦山巖石流體力學》。2010年出版潛心30年研究完成的《多孔介質多場耦合作用及其工程響應》73萬字的學術專著,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與廣泛引用。
近十幾年來,在國內外首創性地提出了原位注過熱蒸汽開采油頁巖油氣的方法(2005)、原位注熱強化煤層氣開采的方法(2009)、天然裂縫斷層模式的高溫巖體地熱開采方法(2010)、正在孕育著非常規能源與資源開發的變革。
趙陽升教授在主會場做主題報告
趙陽升教授與美國工程院院士Dereck教授交流合影
05
相里斌簡介:
相里斌,男,漢族,1967年3月生,山西萬榮人,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光學工程與空間技術領域研究工作。
人物履歷:
1990年7月,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密機械與儀器系,獲學士學位;
1995年6月,獲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博士學位;同年進西北大學物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
1997年7月,在西北大學近代物理所完成博士后工作。
1998.02--2005.02,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先后任所長助理、常務副所長、所長、所長兼書記
2005.02--2006.07,在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先后任副局長、局長
2006.07--2008.06,在中科院西安分院,任院長、黨組成員;
2008.07-2013在中科院光電研究院,任院長。
2009年任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主任
2016年4月,任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黨的十九大代表
06
據澎湃新聞整理,今年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江蘇籍貫的有9人居首,湖南8人,湖北6人,山西和安徽都是5人并列第四。
以“院士大省”聞名的江蘇今年依然拔得頭籌,共有9人入選,覆蓋南京、泰州、鹽城、張家港、太倉、如皋、江陰等城市。分別是紫金山天文臺常進、中科大陸夕云、楊金龍、上海交大樊春海、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施劍林、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孫和平、國防科大王懷民、東南大學段進和東華大學朱美芳。
湖南以8位新院士緊隨其后,分別是山東大學陳子江、首都醫科大學王松靈、中山大學戴永久、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王赤、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肖文交、北京大學彭練矛和北京科技大學張躍。
湖北以6人排在第三位。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個省份,其余新當選院士籍貫還分布在16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包括安徽、陜西、遼寧、浙江、江西、山東、甘肅、河北、陜西、吉林、黑龍江、重慶、廣東、河南、寧夏和內蒙古。
世界晉商網梳理發現,除了太原理工大學的趙陽升教授之外,其余4位的工作經歷似乎與山西并無太多交集,不過有讀者在后臺留言說王焰新經常來山西做研究。
祝愿山西在未來能培養更多的人才,招攬更多的人才,并留住更多的人才。
山西,加油!
最后,要感謝昨天文章發出后提醒我們的熱心讀者,你們的關注與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