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諞
豐碑是老百姓豎起來的,所有的豐碑都是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曾任我們老家的縣委書記侯新生,前幾天因心臟病突發英年早逝。應縣人從上到下,全縣祭奠,為這位曾經的父母官惋惜并送行。在官民關系比較緊張的今天,且侯書記離開應縣那么久,怎么百姓還念念不忘這位老書記呢?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為官一任振興了一方。你做了老百姓喜歡的事,大家永遠會記得你。
之于侯書記,我和他有一段任職交往。上世紀九十年代我曾在懷仁縣某團任政治處主任,侯書記從雁北行署掛職那里任副縣長,因他曾在雁北軍分區工作,所以團里的許多干部都和他熟悉,一來二去的走動,我們就逐漸地成了熟人。后來地市合并,我調師政治部,他留在了懷仁。再后來只是斷斷續續聽說了他的一些情況,再無交往。后來他從平魯區區長出任應縣縣委書記,成了我們老家的父母官。
侯書記在應縣有許多傳奇故事,多么傳奇姑且不論,在我的心目中有兩件事留下了深刻記憶。
那時候我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在村子里生活,星期天經?;厝ヌ酵?。一次回家,晚飯后看電視,在應縣新聞里見到了侯書記的身影。沒想到我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立即打開了話匣子,和我念叨起了他。母親說,我就愛聽侯書記講話,恩肉胎氣的。恩肉胎氣是老家的一句土話,是表示和藹親切。母親接著說,侯書記那講話,啊呀,你聽去哇,排排場場的那個好,聽到幾時也受聽。作為一個農村沒有文化的老太太,侯書記能講得她老人家入耳入心,可見侯書記的工作作風,講話風格是多么地接地氣,講得肯定是老百姓的心聲。之前,我曾聽到過許多有關侯新生當書記的故事,并沒有放在心里,總以為那都是一個個泡影,不可當真,子虛烏有而已。聽了母親不厭其煩地念叨,結合當時如火如荼的舊城改造,我信了。
第二件事是那年同鄉會聚會,義春會長請來了家鄉的書記縣長及其他領導,為大同的塔鄉兒女報告家鄉的變化,和今后的發展規劃。前邊的領導長篇大論,照本宣科,聽得鄉親們昏昏欲睡。好不容易捱菜著聽完“報告”,主持人邀請侯書記講話,并把話筒交給了他。令我們沒想到的是侯書記把話筒放在一旁說,讓我試試不用話筒看大家能不能聽得見。顯然,他是不愿意在鄉親們面前擺架子,是想隨和一些。接著他簡明扼要地把老家這幾年的變化,和今后的打算講了講。條理非常清晰,語言特別平實,聲音果然洪亮,時間把握緊湊。僅僅十分鐘,干吧利索脆,就把所有的問題講得清清楚楚,贏得了十分熱烈的掌聲。我敢肯定,所有與會人員都發自內心地佩服,大家都為家鄉能有這樣的父母官而慶幸而驕傲。
那些年,我們縣在侯書記的帶領下,無論是基本設施建設,還是經濟方面的發展,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他以扎實的工作作風,為民造福的實干精神,撲下身子,真抓實干,贏得了全縣百姓的一致好評,成為全縣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侯書記走了,走得是那樣地匆忙,那樣地讓人痛心。這讓我想起了《七品芝麻官》里的兩句臺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買紅薯。還讓我想到了口碑這樣一個詞。而且是老百姓的口碑,有口皆碑!
侯新生書記走了,但是他將永遠活在應縣人民的心中。
好了,今天就諞到這里吧,咱們明天接著諞。還是那句老話,睡個好覺,做個好夢,但愿明天更美好。祝大家晚安。(山西應縣上甘港村 馬海)
悼念侯新生書記
邵連城
當年琴鶴蒞金城,土屋參差觸目驚。
一塔巍峨凌碧漢,萬家局促住低棚。
殘垣斷壁隨時見,小巷長街無處平。
挨戶挨門求善計,問寒問暖訪民情。
指揮不避當頭日,規劃常明午夜燈。
新貌如期祛舊態,舊城有幸得新生。
忽聞噩耗動哀思,漫憶甘棠成頌聲。
駕鶴西歸留不住,琴堂不復有琴鳴。
侯書記 我們不會忘
侯書記,你可知道你能夠走出我們的視野,卻永遠走不出我們對你的殷殷思念,你能夠遠離我們的身影,卻永遠不能遠離我們對你的濃濃眷戀。
我們不會忘,舊城改造,是你頂著巨大的壓力不分白天晝夜地干,硬是把應縣“改”出了一片新天地。對此,誰見誰愛,誰見誰夸。
我們不會忘,舊城改造結束后,是你集中精力又搞了“應縣木塔950年大慶”活動。在活動中,全縣上下人山人海、歡聲一片。中外記者、文藝界大腕兒、佛教界高僧、市、省、中央領導都來為應縣鼓勁,并為應縣傳媒。從此,應縣名聲在全國更加響亮!
我們不會忘,應縣成千上萬的下崗職工失去了生活保障,是你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一個不漏把他們全部納入了養老保險的范圍,保證了下崗工人有飯吃。
我們不會忘,十八大以前,干部隊伍秩序混亂,是你一來應縣,帶頭匡正了買官賣官,過時過節給領導送禮的壞習慣。人們都說,侯書記這樣的官真是少見。
我們不會忘,應縣財政拖欠干部工資日積月累每月已達400多元,是你聽到這種狀況,跑上跑下,廣集財源,終于把拖欠的工資給人們全部補齊,并納入了正常的“月給”。
我們不會忘,是你秉承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山、水、林、城、湖等自然生態特色,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抓手,實現了人在城中,城在林中,全國園林城市。
我們不會忘,是你協調有關部門把縣城的大街小巷、鄉鎮通村道路全部得到了硬化。且村里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水、林、路配套設施齊全,村委會也告別了破爛不堪的“亂攤”。
我們不會忘,應縣自古以來不通火車,是你積極爭取,跑市跑省跑中央,硬是“跑”下了在應縣建立火車站。從此,結束了應縣沒火車的歷史。
我們不會忘,在接訪中,你和上訪戶處朋友,特別是在接訪日你一坐就是一天,對群眾的疑難問題,你聽的是那樣的入心,且解決起來又是那樣的迅速。
我們不會忘,當然還有很多很多……
侯書記,總之,你來應縣給群眾辦的好事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見,但數不清。像你這樣的書記,我們不敢說后無來者,但敢說前無古人;像你這樣的書記,我們不敢說是最好的,但敢說是好樣的。
侯書記,你安息吧!有一種思念叫永遠,斗轉星移也不會改變。你的一言一行早已儲存在我們心間,愿你在遙遠的地方過的安然。(賈義文)
江城子•悼侯書記
(常仕章)
突聞噩耗驚思量,十年長,未曾忘。九五大慶,木塔風鈴響。舊城一夜換新裝,千萬家,喜洋洋。
邊塞雁門美名揚,豪氣壯,聲鏗鏘。百姓書記,拉手話家常。遽然西游駕鶴去,塔鄉痛,淚千行。
風鈴聲傳來你的故事
——紀念侯新生
窗外是點點星光,寒夜中透著一些孤寂,隱隱從木塔那邊傳過錚錚鈴音,像是輕輕述說,關于你的故事。
你真的走了,到了恒遠的地方。而我們的記憶,卻因你離去的消息,再次集體開閘。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人,你也不是完人;但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好人,你就是一個好人。
我明白,對于我們需要贊美的人,懷著一份崇敬足夠了。
找到了這種方式,我有了寫幾句話的理由。因為過去十多年那一段時間,在這座塞上古城,你的名字已經成為一個無處不在的文化用語,基金樓價、豬肉白面、天下足球、明星美容,所有熱議一時的話題統統站到了一邊,任何的造星運動抑或包裝作秀都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遠避官威的山民們敢拉著你的手訴說生活艱難,求助無門的困難學子能坦然敲開你的房門;洶氣郁積的上訪專業戶為了你心誠悅服放下了曾經的不平和怨恨,旅居海外的游子執意要把對你的敬仰制作成飄越關山的問候;向來無心公益的“財富一族”在你的感召下慷慨激昂一擲千金,彌留之際的老干部沖著你硬是要親自交上最后一筆黨費;甚至兄弟失和、姑嫂反目、鄰里爭斗、戀人分手,雞毛蒜皮那些事,都要抬出你的名頭做個了斷。這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在應縣這塊地方,田間地頭,茶樓酒肆,家居坊間,人們自覺地想談論你,幾天聽不到你的消息就心里發空,這種心與心的默契、情與情的聯接,似乎更多地寄托了人們急切改變生活的期待和沖動。
在應縣那段履歷,你擔當了一個荷鋤揮汗的拓荒者,你把準了導致應縣貧窮落后的癥結,找到了盤活死局的“棋眼”。你和30萬應縣人一起,開啟了改變現狀的熱血奔跑。為了這一切,你付出的不僅是無數個不眠之夜,更有壓彎的脊椎,無奈的妥協,傷心的淚水,你承受著生命難以承受之重,支撐著一路走來。讓應縣人終于看到,轟轟烈烈的舊城改造在二00五年的夏日里掀起了震動三晉的熱浪,神奇的木塔見證了新的神奇,轉眼間舊城的一望丑陋隨風而去,轉眼間百座宏樓拔地而起,轉眼間大路通衢廣場花錦游園翠綠;你牽著應縣的手,讓孤獨的木塔在豐茂的禪林中撐起了旅游文化的天空。一切就像是隨緣而來,應縣人聽到了龍應大鐘悠長的余音,看到了佛牙舍利的閃亮現世,親歷了曠古卓今的盛世慶典;沿著這條道路,一切更像是水到渠成,雅士利落戶,火車站安家,水泥路貫通城鄉……,一切的一切,都成為激活應縣的雄壯音符。
或許,你所做到的這一切,還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應縣人的生活;但至少,你的努力為應縣送來了春天的消息,播下了蓬勃成長的希望。
你塑造了一個平民書記的親切形象,千千萬萬的應縣人接納了你。大家都想說:你是真正睜開眼睛看應縣的人!你是真正敞開胸懷愛應縣的人!
時光總在流逝,生活一樣繼續,但你的故事不會從時光的篩眼里漏去。2004年9月—2009年9月,你在應縣的每一天,注定將成為這座城市的美好回憶。
——你作過一個“五大創業”的報告。那是轟動城鄉的風景,要求反復重播的電話打爆了電視臺值班室的座機。
——你拜過好多“碼頭”。下崗工人,邊遠山民,老干部,老勞模,及至烈士先驅。
——你千百里搬兵救火。引煤碳運銷項目,跑轉移支付,兌付干部教師工資。
——你整過一批人。無序流動的教師,吃財政飯的死人,夜幕下的煤檢站,歪戴大沿帽的執法人員,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偷稅大戶。
——你首推信訪接待日。都坐下,誰想說啥說出來,隨時給我打電話。
——你公開收過一份大禮。老勞模張良臣保存了20年的三瓶“北方燒”,代表全縣群眾的心意。
——你把一條流傳民間的手機信息保存了整整一年。“侯新生,喊得兇,四環路修不通,舊城改造摸了空”,然后用事實回答,2004年底至2005年底,共拆遷產權戶1171戶,居住戶1538戶,人口5383人,房屋8615間,拆遷建筑總面積17.23萬平方米。
——你把“建設雁門關外最佳人居環境”演繹成無數津津樂道的故事。“餡餅老人”曹秀清,“地下工作者”鮑六,“豆腐干”搬家,吳胖子道歉,二根蛋改性,劉建文燒香……
——你給過平民百姓夢想不到的尊嚴。跑街車司機一生最榮耀的時刻,就是“縣委書記坐過俺的大花轎”。
…………
…………
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我想,好多應縣人的記憶里,都有這樣關于你的故事。講起這些故事,就像你又回到了我們中間,回到了那個年月。
你真的走了。在寂寞的另一個世界,你的靈魂不會孤獨,木塔的風鈴聲,會帶著你的故事,會帶著應縣人的感念,長久陪在你的身邊!
張仙文敬
悼侯書記新生
文/ 喬尚軍
沉舟桑幹志意雄,
痛整亂城惠民生。
悼耄皆歡稱善舉,
念念難忘再造恩。
侯公芳名傳千古,
新城處處留足痕。
生平盡顯忠義膽,
書卷難寫報國魂。
記取當年一段史,
官聲不以官威洪。
千秋萬代毀與譽,
古來圣賢能幾人。
悼懷侯書記
(王成林)
庚子初冬,上蒼妒英。
毫不容情,奪命侯公。
云愁山吼,地悲天驚。
應縣百姓,同傳哀聲。
侯公新生,為官至清。
躍進年代,生在左云。
少年苦學,青春從戎。
磨煉軍營,勵志基層。
策馬揚鞭,受命赴應。
熱血滿腔,沖天干勁。
大刀闊斧,改造舊城。
排憂解難,甚為苦辛。
釋迦古塔,千年絕珍。
僻居小城,旅游難興。
書記始來,策劃大慶。
既促旅游,又治環境。
應縣苦寒,自古甚貧。
古來多戰,民多不寧。
侯公掌旗,經濟先行。
任職五年,百業顯興。
官場貪腐,國之疴病。
既為黨忌,更乃民恨。
侯公顯魄,政風大整。
百姓多贊,社會安定。
文化科教,知識傳承。
侯公初到,學校不振。
五年扶持,育人復興。
書記之功,桑梓永銘。
應縣小城,日漸煥新。
美好生活,百姓心聲。
建成公園,改造環境。
宜居適養,一片頌音。
經濟發展,難離交通。
侯公辛苦,上下勞奔。
火車建站,鐵路通京。
高速路成,東西穿應。
地方一官,勤政愛民。
時運不濟,驟然消殞。
百姓永記,曾有多恩。
齊悲落淚,再悼侯公!
悼候公
一唱雄雞天下白,
福祐應人新生來,
候公奮起千鈞棒,
塔鄉澄清萬里埃。
舊城改造起宏圖,
綠色祗園人人愛,
桑干大橋雙向走,
火車西站創未來。
惡耗傳來候公去,
應州人民皆悲哀,
千秋偉業他鑄就,
子孫萬代記心懷。
痛哉,悲哉!
草書于2020.11.10凌晨
不妥望斧正 恒瑞
驚聞新生書記 突然離世,悲痛萬分,徹夜難眠,展轉吟哦,成詩一首,以表哀悼之情。
痛悼侯新生書記
(趙治祿)
噩耗傳來淚洗睛,唯盼此訊是假音。
人去績在豐碑立,青史千載留美名。
為民嘔瀝忘昏曉,勤政伏案伴星辰。
謙愛老干詢良策,誠撫百姓問苦辛。
廣廈林立靚新貌,動車脆笛喚京津。
世間真情換真情,好官好風頌新生。
2020.11.9
悼侯新生書記
(王成林)
青年有志長左云,
千錘百煉在基層。
揚鞭策馬赴應縣,
撲身捋袖為民勤。
成業謀事藍圖宏,
舊城改造壯心雄。
釋迦塔下大變遷,
桑梓百姓贊至今。
悼念侯新生書記
一一馬良
噩耗傳來疑慌言,
仿佛炸雷響耳邊。
十年別后無音訊,
一朝聞聽淚漣漣。
舊城改造大手筆,
小城面貌換新顏。
工地常伴三更月,
籌劃何嘗五更眠。
一掃官坊陰霾氣,
至今人人說清廉。
五年功德丹青在,
永活應人心里邊。
《悼新生書記》
高山/文
唐宋元明清,均設應州城;
建國四十年,建筑未更新。
東西新建路,崗樓擺兩門;
南北兩條街,臭氣熏死人。
縣城臟亂差,有苦沒法說;
調來候書記,才有新氣色。
初來沒幾年,拆了兩條街;
想燒三把火,當時不理解。
拆了一小半,留下一大半;
改造整三年,舊貌換新顏。
高樓拔地起,環境上檔次;
再看候書記,受苦又受氣。
應縣五年整,留下美名聲;
如今回頭看,誰人不點贊?
可惜老書記,時運都不濟;
駕鶴西游去,應州舉城悲。
沉痛悼念侯新生書記
(感悟)
不買官,不賣官,苦心好力作廉官,
不行賄,不受賄,惠民事情你都會。
應縣民心:永遠的侯新生
驚聞侯書記仙逝,不勝愕悼。他本來年紀不大,且論德論才,都該安享長壽才對,咋早早就沒了呢?這老天還有公道嗎?我是小人物,與侯公無交際,憑著鱗鱗爪爪的記憶,只覺得他是真正秉了初心,有毛主席時代遺風的好干部。鏡頭一,世紀初,我在《塔鄉兒女,打醬油,眼際屢屢閃現的一個高頻句是:唐宋元明清,來個侯新生。鏡頭二,舊黨校會議廳,縣委付書記賀誠等黨政領導端坐一排,對面是一拔又一拔的上訪民眾,雙方和言閱色,談詞侃侃,能解決的,當時拍板,其余的也都有認真答復。這是侯書記當政時的例行領導接訪現場。這么多年了,還有嗎?鏡頭三,一次,本人因亊去文聯,見政府辦公樓前擠了許多人,便走過去一看究竟,原來,是侯書記在那兒現場接訪群眾。雙方的急:上訪者是急著解決問題,言語自然不是每句都好聽;書記是條件所限,急得面紅耳赤,頭汗升騰,甚至叨起了苦情帳:能辦的一定給大家辦!你們看,城里原來的市面街道是啥樣的,坑坑洼洼,現在是啥樣子的!我沒見過后來的領導也有這么做的,只記得我們磚窯糾紛期間,領導是能躲就躲,弄幾個保安,看不對茬的,就把你攔住,哪能動彈,有次碰上個王付書記,勉強見了見領導,也是目噴兇光,口出粗語,只有瑟瑟的份,比之侯書記,我們又怎能不懷念呢?鏡頭四:舊城改造大手筆,核心區域幾乎全部舊貌換新顏,座座高樓拔地起,試想,從李克用金城首都的天王村算起,有過嗎?鏡頭五,傳聞,由于縣里底子薄,為辦亊業,到處化緣,甚至追到人家祭祖的墳地上?現在,這樣的好書記競然淚別而去了,應縣人民痛??!但愿上蒼眷此一方生靈沃土,能再來這樣的好官!一一一李正才新語絲七偈
億侯公:
歲逢甲申侯公降,身肩使命佑塔鄉。日夜奮戰五年整,應州古城展新樣。幢幢樓房拔地起,塔北大殿有氣象。九五大慶載史冊,規模宏大揚天下。龍首奠基人似海,天降祥云人歡暢。八旬老媼聽新聞,書記講話沁人心。巷巷打鼓又敲鑼,群情激昂扭秧歌。餡餅老人鏗鏘語,舊城兒女表真情。今朝侯公身已去,豐碑樹在民心中。(子平,作于2020.11.12凌晨)
龍首低垂緬懷人民公仆
桑干揮淚痛悼群眾書記
(李凡)
莫道官場皆過客,百姓扼腕念侯公;
誰言人死如燈滅,木塔悵惋頌新生。
(雨花石/文)
悼念戰友候新生同志
你我相識在大同,
籌措滿志倆弟兄。
青春年華雄心壯,
立誓熱血報國門。
軍地兩陣鮮神手,
處處開花處處盈。
而今先我駕鶴西,
淚灑衣襟悼新生。
每次回到家鄉,年邁的母親大人雖足不出戶,卻對好人候新生口贊不絕。拉呱的全是候書記撲下身子為塔鄉奉獻的點滴事跡。候書記德行天下、善行天下。愿候書記一路走好!
悼侯公
木塔聳立,
凝視新城,
匆忙身影,
可有侯公?
庚子初冬,
突傳噩耗,
侯公兀逝,
如刀劈心。
桑干嗚咽,
龍首哀鳴,
厚情塔鄉,
同祭侯公。
三崗四鎮,
舊貌新顏,
百里應州,
追念侯公。
大恩無語,
大象無形。
天地同悲,
淚祭侯公。
百姓書記,
農民親人,
不辭而別,
痛呀侯公。
侯公侯公,
在天有靈,
魂歸塔鄉,
共敘舊情。
梨花老酒,
遙祭英魂,
輕輕呼喚,
侯公侯公!
侯公侯公,
來也匆匆,
去也匆匆,
侯公侯公……
劉建銀教挽
2020年11月10日
近幾天,在朋友圈里到處都是這樣的文字和照片,塔鄉人用自己的方式,紀念群眾的好書記。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候書記德行天下、善行天下。愿候書記一路走好!
侯新生簡歷
侯新生,男,漢族,1958年11月生,山西左云縣人,大專學歷,1975年12月參加工作,198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8月,任應縣縣委書記;2009年6月,任朔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應縣縣委書記;2009年9月,任朔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2015年12月被免去朔州市副市長職務。
1975年12月—1979年11月,在雁北軍分區招待所工作;
1979年11月—1980年9月,雁北軍分區獨立營一連文書;
1980年9月—1981年12月,雁北軍分區宣傳科干事;
1981年12月—1982年7月,左云縣管家堡鄉武裝干事;
1982年7月—1983年8月,雁北軍分區宣傳科干事;
1983年8月—1988年1月,雁北地委辦公室干事(期間:1984年9月—1986年7月在山西大學哲學系政治理論專業學習);
1988年1月—1990年11月,雁北地委辦公室催辦檢查科副科長;
1990年11月—1993年4月,雁北地委秘書處督查科正科級督查員;
1993年4月—1997年7月,懷仁縣副縣長;
1997年7月—1999年8月,朔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正縣級督查員;
1999年8月—2000年3月,朔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2000年3月—2004年8月,平魯區委副書記、區長(期間:2001年8月—2003年12月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研究生課程研修班學習,并結業);
2004年8月—2009年6月任應縣縣委書記,積極推進舊城改建工程并取得較大成績;
2009年6月—2018年1月,任朔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來源:文瑞傳媒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