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花鳥畫家祝燾先生,于2021年3月13日下午18時14分,因心臟功能衰竭,在家鄉綏陽縣去世,享年88歲。遵從祝燾先生生前后事簡辦遺愿,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21年3月14日上午8點在綏陽縣大辰山華山廳舉行。
沉痛悼念,特此訃告!
祝燾,貴州遵義綏陽人,筆名竹樵,1933年出生,中國當代著名畫家。曾被中國美術家協會聘為“中國首屆花鳥畫展”、“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黃河壺口贊——中國畫提名展”評委,其作品《云岡風光》被周恩來總理作為國禮贈與來華訪問的時任法國總統蓬皮杜?!度龝x珍禽》收入神州頌國畫長卷并搭載神舟六號飛船遨游太空,《谷靜清泉響》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201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中國畫報》推出特刊《人民藝術家》,收錄了15名當代花鳥畫家簡介和作品,祝燾,便是其中之一。他用簡潔凝練的筆墨語言塑造出褐馬雞威武靈動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
祝燾先生17歲便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并榮立三等功。他一生為人民工作,為時代書寫,創作了一大批風格迥異、謳歌時代的美術作品,2017年,祝燾先生將其一生的精品力作悉數捐贈給家鄉綏陽,為家鄉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共綏陽縣委、綏陽縣人民政府建成“祝燾美術館”專門收藏展覽其畫作,也成為祝燾先生回鄉教學的場所。
積德百年元氣厚
讀書五代雅人多
祝燾先生,一路走好!
【祝燾先生藝術簡介】
祝燾,筆名竹樵,1933年出生于貴州省綏陽縣一個世代書香之家。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6年從部隊轉業到太原。1959年畢業于山西藝術學院美術系師范科。太原市文聯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文聯委員、山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雪濤藝術研究會理事、太原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F為山西省山水畫藝委會名譽會長、山西省花鳥畫藝委會名譽會長、深圳市花鳥畫會名譽會長、深圳谷風畫院名譽院長、南潮花鳥畫院名譽院長。從1986年開始,長期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山西省省鳥、稀世珍禽褐馬雞深入觀察研究,塑造出褐馬雞鮮活生動的原創藝術形象。由于在花鳥畫方面具有執著的創新追求和獨到的建樹,曾被中國美術家協會聘為“中國首屆花鳥畫展”、“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作品展”、“黃河壺口贊”中國畫提名展評委。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和重大學術活動,曾三次在太原舉辦個人畫展,并先后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廣州美術館和夫人汪伊虹五次聯袂舉辦中國畫展。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中南海、天安門城樓、京西賓館、京豐賓館等單位創作巨幅陳列畫。出版有《祝燾畫集》《中國當代花鳥畫壇10名家·祝燾作品》《祝燾藝術研究》《寫意花鳥畫法》《寫意褐馬雞畫法》、《中國當代名家畫集·祝燾》(大紅袍)等二十余種專著。
導讀(四大版塊):
一.【祝燾藝術大事記】
二.【祝燾藝術集評】
三.【山西畫家說祝燾】
四.【祝燾山水畫作品】

一.【祝燾先生藝術大事記】
1973年創作中國畫《云岡風光》,作為山西省政府禮品贈送由周恩來總理陪同訪問云岡石窟的法國總理蓬皮杜。
1979年和畫家王朝瑞合作創作巨幅漆畫《在太行山上》,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山西廳。
198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40周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邀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知名畫家,為天安門城樓精心繪制國畫佳作、絢麗裝點。祝燾先生創作并贈獻《寒林飛雪》中國畫丈二幅,在天安門城樓展出并被作為珍品收藏,同時被收錄在《天安門珍藏書畫集》(北京出版社出版)中。

1991年6月祝燾先生創作的《三晉珍禽》中國畫作品,被中南海珍藏,并被收錄在新華出版社出版的《中南海珍藏書畫集》中。
1991年在廣州美術館舉辦《祝燾汪伊虹中國畫聯展》,1993年5月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舉辦 《祝燾汪伊虹中國畫聯展》,1996年10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 《祝燾汪伊虹中國畫聯展》。
199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再次邀請祝燾先生為天安門城樓創作《珍禽迎雪》中國畫丈二幅,為天安門城樓贈獻裝點,被天安門城樓收藏、展出,并收錄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天安門世紀珍藏》畫集中。畫集精選了收藏于中南海的珍稀書畫作品共255幅,幾乎囊括了近現代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書畫界各個流派和不同歷史時期幾代名家的精品和曠世力作。
2001年9月創作《塞外山野雪茫?!?,入選《百年中國畫展》(1901年—2000年),并被收錄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國畫集》中?!栋倌曛袊嬚埂肥怯晌幕克囆g司、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共同主辦。從1901年至2000年評選出20世紀100年來中國美術史上547位畫家和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及最具影響力的傳世佳作。通過《百年中國畫展》能夠較形象系統地概括中國畫百年發展的脈絡。
2002年至2010年,天津楊柳青畫社連續出版了4開本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叢書《祝燾花鳥作品精選》、美術教學示范作品《寫意褐馬雞畫法》、《寫意荷花畫法》、《寫意花鳥畫法》4種大型畫冊。此書出版后受到了海內外讀者的一致好評和喜愛,并連續再版。


2005年10月12日,祝燾先生創作的《三晉珍禽》中國畫作品,被收入《神州頌》中國畫長卷并搭載“神舟六號”飛船遨游太空。
2005年10月,《谷靜清泉響》六尺整張中國畫作品入選《故宮博物院八十周年收藏展》。此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首次舉辦收藏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最具代表性、最有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成績斐然的著名畫家作品。
2011年,山西日報組織專家評審為“山西書畫·大家”,并專版推介。
2016年夏,在扎根山西60周年之際,應邀在麒麟畫館舉辦“祝燾山水畫展”。同時,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筆墨性情·祝燾卷》,這是先生首次出版山水畫作品專輯。
2016年起,應邀參加由著名美術評論家劉曦林擔任學術主持的“花之魂”當代花鳥畫名家全國巡展。
2017年9月,向家鄉貴州省綏陽縣人民政府捐贈90余件、1060平方尺國畫作品,縣里專門在螺江九曲濕地公園內建成祝燾美術館,總建筑面積1060平方米,系貴州省首家個人美術館。



2020年6月,遵義市美術館舉辦“筆墨寫桑梓 丹青繪同心——人民藝術家祝燾先生美術作品展”。
2020年秋,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頒發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勛章。

2021年3月13日,在綏陽逝世,享年88歲。
二、【藝術集評】

1.大巧與造化同工 ——祝燾畫心賞
魯慕迅/文
祝燾的畫我看過不少,不論是巨幅大軸的三晉珍禽褐馬雞,還是幾筆蘭花、幾個山果的冊頁小品,都使人感到生氣郁勃,內蘊豐富,充滿著生命的張力和動感,從而具有打動觀者的強烈而持久的藝術魅力。
祝燾的畫風樸實平易,畫如其人。人道他:“耳不聰卻眼明,口木訥卻思捷”,可說是一個聰明的老實人,他的畫則可說是老實的聰明畫。他不以奇巧取勝,而于平實中見深厚,松秀中見灑脫,清純雅正而氣韻流走,鋒芒內斂而光彩照人。在他那和諧自然而又富于節奏感的畫幅中,蘊含著藝術的生命,流露出藝術的韻味。
生生不息的自然節律是宇宙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當它通過作者的主觀審美作用而表現為畫中的節奏和韻律,同時也就賦予作品以藝術的生命。祝燾是從他長期對自然節律的感悟中窺見了藝術生命的奧秘,找到了藝術美的源泉。他在畫中善于運用各種形式因素和表現手段來體現節奏和韻律,追求著一種和諧而富于動感的美,這正是謝赫所說的“氣韻生動”的效果。
南齊謝赫提出的“氣韻生動”一語,之所以成為中國畫千古不易的至高標準,就在于它深刻地接觸到了藝術的特質,啟示了藝術的真諦。如果把它和唐代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八個字互為參證和闡釋,足可構成一個關于中國畫藝術特質和藝術創造的完整系統:這便是從人與宇宙自然的交往中,通過對節奏和韻律的感悟,直接把握藝術的生命。
評者和畫人均一致認為祝燾的功力深厚,技巧嫻熟。作為一個成熟的畫家,祝燾早已具備而且超越了駕馭筆墨、塑造形象、經營畫面等這些基本的功力和技巧,通過對氣韻的追求,通過對藝術生命的深層的認識與把握,上升到一個更高的藝術境界。
祝燾的用筆勁健渾厚,靜定沉著,不漂不躁而又松秀空靈。于輕重轉折間見含蓄變化,婀娜多姿;于點線錯落中覺節奏鮮明,韻致灑然。他用筆雖變化甚多,而筆筆俱是寫出。他更深得一筆畫之理,雖千筆萬筆,總是一筆,最后達到整個畫面的和諧統一。這“一筆”便是構成全畫的一個有機的細胞。由于他畫中的每個細胞都富有活力,那整個“機體”,自然健美清新,神采煥然了。
祝燾有很強的造型能力,各種花卉禽鳥的形體結構,神情動態,俱都諳察默識,熟記于胸,胸中儲存了豐富的意象,而且根據表現的要求,創造了嫻熟的筆墨程式。因此,下筆便能躍然紙上,生動傳神。
常言熟能生巧。技術、技法的熟可以經由反復練習而獲致,巧卻是包含才思的藝術創造才能。熟練方能自由揮灑,不滯于手,方能使巧得以盡情的發揮,從而創造藝術的生命,這便是熟后之生。祝燾正是以嫻熟的技巧去表現內在的生命。他畫中的筆墨技巧,不僅凝聚著對象的生氣,天地的靈氣,也是作者自身感情的符號,生命的軌跡。只有這樣的功力和技巧,才是真功夫,真技巧,是侔于造化的大巧。
由于祝燾的功力技巧成熟而全面,他在題材的選擇上便有著更大的自由。他的畫路很寬,山水、花鳥無所不能。有時他還將山水與花鳥結合,開拓出一片新天地。像《寒林飛雪》、《瑞雪珍禽》、《三晉珍禽》、《寒空動煙雪》等,都是山水與花鳥結合得渾然無間的例證。作者曾多次到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寫生,對褐馬雞進行過長期深入的觀察研究。這種觀察不僅從科學的方面去熟悉它們的形體結構和生態習性,而更主要的是以審美的眼光去發現它們動態的優美,性情的溫馴,生活的閑適。因此,出于作者筆下的褐馬雞何止百數,卻各不雷同,皆有生命和個性。那成群而居的褐馬雞,及像一個個和睦相處的小家族,相依相親,顧盼有情,充滿了人情味。然而作者對褐馬雞的表現,又并非僅僅著眼于褐馬雞自身。他把褐馬雞只是作為一種媒介,追求的卻是更為深邃的意境。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花鳥畫,而是作者向觀眾打開的一扇通向宇宙自然的窗扉,展示著大自然的一角。作者以其在山水畫方面的修養和功力,以致密遒勁而生動靈秀的筆觸,為褐馬雞創造了一個幽深靜謐,生機無限的世界,使褐馬雞融入到這個充滿原始的神秘意味和野性的世界中,成為它有機的一部分,情景交融,從而產生了詩的意境。
除了褐馬雞,作者還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其他的花和鳥的形象,如禽鳥中的鶴、鷺、雞、鴨、八哥、麻雀、喜鵲、燕子、珍珠雞以及草蟲等等;花卉中的梅、蘭、竹、菊、芙蓉、荷花、牡丹、芍藥以及四時蔬果等等,凡所常見者皆入畫。作者的題材范圍寬廣,表現手法也很多樣。他在面對不同的題材時,不是用一種習用的表現手法,以不變應萬變地去描摹一切,而是根據自己當時的新鮮感受,不斷調整和豐富自己的表現手法,尋找新鮮獨特的繪畫語言,務使藝術表現與審美感受達到高度的和諧一致。所以他的畫既有明顯而相對穩定的個人風格面貌,同時隨著他審美追求的每一步足跡,又處于時時不斷的變化中。如《雨后牡丹春睡濃》、《荷塘無處不是詩》、《臨淵羨魚》、《踏青》、《戲水》、《秋實圖》等,雖同屬大寫意的范疇,但由于表現手法和技法的種種變化,便產生出不同特色的繪畫語言和情趣?!逗商翢o處不是詩》純以濕墨漬出而骨力內含,顯得蓊郁蒼翠,一片清幽;《戲水》則干濕互用,勾點兼施,滿紙秋水明凈,生意盎然;《雨后牡丹春睡濃》盡脫坊間俗艷浮華氣息,也不再是牡丹本來的嬌弱富貴之態,作者以潑墨潑彩大筆點染花葉,以排比之筆勾葉脈,節奏強烈而音韻鏘然,重新賦予牡丹以酣暢豪爽的性格;《臨淵羨魚》中的三只八哥,形象生動而動態各異,在渾融朦朧、水氣淋漓的背景下猶如三個清脆的音符,而羨魚之意,尤饒諧趣。作者是一位勤于實踐、創作甚豐的畫家,而他的每一幅新作,皆有新意新情和新的手法語言,很少自我重復,這就尤其難能可貴了。
人品即畫品,人品與畫品并重,是我國傳統繪畫觀念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從祝燾的人畫如一中再次得到證明,這是完全正確的。
清代畫家、理論家沈宗騫在其所著《芥舟學畫編》中有一段話說得好:“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地以消俗慮,二曰善讀書以明理境,三曰卻早譽以幾遠到,四曰親風雅以正體裁,具此四者格不求高而自高矣。”又說:“筆墨出于手,實根于心,……味之而愈長則知其蘊之深也,久之而彌彰則知其植之厚也。蘊深而植厚,乃是真正風雅,亦是最高體格。”這段話是說畫格的,卻句句不離作者的人品修養,這幾句話用來概括祝燾的人品與畫品無不盡合。
祝燾為人誠樸,性情耿介,不慕榮利,醉心藝術,是一個虔誠的藝術信徒。他在藝術上執著追求,孜孜不倦,數十年如一日,既不為世俗名利所動心,也不為畫壇時尚所影響。他常說:“我畫我的”,正是這個“我的”才是他自己的畫目,獨立的品格。這使他在當代中國花鳥畫壇占有自己的位置,成為當代中國花鳥畫多元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元。由此他的畫受到了廣泛的喜愛和很高的評價,影響及于國內外。
祝燾年方六二,這對于一個中國畫家來說,正是藝術上已達成熟,創造力仍很旺盛的藝術高峰期。愿他的這顆純凈良善的心,在與宇宙天地的交往中,不斷獲得新能源,則他的藝術必將青春常在,與日俱新。 乙亥初夏于武漢
——選自199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當代中國畫家系列——祝燾畫集》

2.祝燾花鳥畫的藝術特征
汪伊虹
在中國畫領域里,畫家們面對著諸多有如高山峻嶺般的大師。作為一名當代的國畫家,其作品必須既要有傳統,又要有自家面貌,同時還要好,這確實很不容易。因為對中國畫的要求來講,確實存在著一些特殊的標準,而大家都照此辦理,其結果也就容易大致上差不多。畫面達到了一種比較新穎的視覺效果,從傳統審美標準來說,卻又差很多韻味;當作品有了較醇的韻味,卻又顯得過于接近大師的面貌,而少有獨到的創造;或者既有個性特征,又是傳統的,卻還不夠好,還需要更多的修煉。
祝燾的花鳥畫就是經過了這樣一個艱難的歷程。祝壽是貴州綏陽旺草人,從小從師王式如先生學習中國畫與書法,打下了堅實的傳統根基。在成為專業畫家之前,又利用工作之余,進行了艱苦而漫長的自學。在這個長期的中國畫自學過程中沒有具體的師從,沒有具體的門派,所以祝燾在藝術問題上沒有門戶之見,沒有從觀念上、課程安排上、主攻方向上受到任何制約。對自己風格的形成,他并沒有刻意地設計與營造,也沒有功利地選擇自己的師從,他只是根據自己獨特的條件,隨著自己的性情,隨著此一時、彼一時的真情實感,自說自話地選擇。由于自己說了算,他自己就是自己的導師;由于自己可以隨意選擇,天性就得到了自由的發展。這樣,通過學習、通過融匯,祝燾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
中國畫的傳統是那樣悠久,從古到今有多少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借鑒與發現的楷模。似乎不管你有哪方面的興趣,都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所需。祝燾特別偏愛宋代諸家及近代名家如:虛谷、任伯年、潘天壽等。從中可以看到貫穿其中的共同點:嚴謹的結構、勁健的筆力、堅實的造型、強烈的個性。祝燾相信自己的感覺,就是認準了一點:符合自己的性情,符合自己的真愛。對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亦滿懷尊敬之情,但一方面由于與自己個性有一定距離,一方面也不乏有意采取對某種外表形式的回避,他進行獨具慧眼的選擇。
由于花鳥畫從題材、形象到觀賞者的欣賞習慣都具有一種純粹性、單純性,其中各種形象在 畫面中亦呈現一種符號狀態,因此也就接近音樂——把各種音符按旋律與節奏組合起來形成的音樂,創作過程也很像即興演奏,既有作曲成分,又有很強的演奏性。欣賞者甚至分不清是在欣賞音樂本身所傳達的信息,還是在欣賞畫家本人的演奏技巧與藝術風格,可以說更高層次的欣賞是對技巧美與風格美的欣賞,因此在這兩方面對畫家都會有相當高的審美要求。而祝燾在長期藝術磨煉中所自然形成的風格之美,正是以其瘦骨清相、雅麗明艷、俏巧爽利、勁健內斂之品格而在當今花鳥畫的眾芳圃中別其一格,也為花鳥畫的同好者增添了一種新的審美經驗?;B畫是一門有如音樂演奏般優美的技藝,而祝燾是精通這門技藝真髓的行家里手,能在他自己的領域里做到美輪美奐、音色純正、情理兼備。
祝燾筆墨藝術以瘦骨清相為其主要特征,這種剛正清瘦的骨力得益于他從小練起的歐體書法,所以其用筆明顯不同于綿里裹針、高古游絲、楊氏太極拳的圓轉溫雅一派,也不同于怒發賁揚的少林拳腳張力一派。其瘦硬挺勁中,自有一種透向內部的力,這種力是一種內斂的力,磁實、深透、毫不張揚;用筆有速度,亦能運筆見鋒利,不拘成法,在速度中仍有靜感;在作畫中,中偏鋒兼用,而對偏鋒的運用在筆靈活向背,生動造型的同時并不一定失掉中鋒的精神,故只要用筆時精神凝聚,那么中鋒的精神也并不定以表面的樣式來限定,偏鋒用好,照樣可以確實,堅硬。這是一種審美意義上的拓展,對筆墨的衡量,不能只從表面上限于單一的標準,只要醇正到位,對新的筆墨美感可以進行多樣的嘗試。在墨法方面,祝燾在用水與破墨法上頗有心得,一氣呵成,自然妙化與理性把握能夠進行輕松的結合,不僅能在同一部位進行多層次虛實處理,避免了平板而頗有韻致,而且形成或透明嬌美、或沉雄渾厚的水暈效果。做到輕快亮麗而不輕浮,濃重澀辣而筆墨簡練,對比得當而不簡單化,頗能耐人品味。
在用筆的松與緊兩路中,祝燾屬于緊的一路,因為他的勁健與嚴謹,不同于松動用筆的一派而別開生面,所以全畫總體的一氣呵成、通暢、舒展與輕松非常好地彌補了一般用松動筆墨的不足。在畫面感覺的軟性和硬性兩路中,祝燾屬于硬性一路,從造型至線性,都比較瘦勁,恰到好處地用極透明潤澤的水暈彌補了軟的一面,從而達到形式美的完滿。
在自然形神之美與文人意趣之美(或慵懶、或疏狂、或古拙、或怪誕……)之間,祝燾選擇了前者。對現實的具象之美的表現,呈現一派健康與優美。在這方面,祝燾進行了練形與練神。祝燾注重形象結構的精到與俏麗,更重傳神的生動與可愛。但這已不是自然風物的再現,而是再造的藝術形象。其實不管寫實或者變形,都只是表象的不同,只要使形神具有意味,這意味又是醇正的,都將成為藝術形象,這是寫意花鳥中一個不可回避的造型、練形過程。在煉神方面,祝燾十分重視花與鳥的神韻、鳥的動作的生動,做到這一點也許還不難,難的是在生動中的凝練,在畫面上留得住,而不是一種躁動、一種浮泛。不論是靜還是動,都是錘煉過的,是凝得住的。 1997年2月

3.滿目春光 夕陽正艷 ——祝燾寫意花鳥畫近作讀后
賈德江/文
一門藝術之存在必有一種文化之依托,一家藝術之成就必有一種信仰之驅動。舉凡有大成就的藝術家,必自覺或不自覺地懷抱一種文化信仰與美學思想。祝燾就是這樣的藝術家。他認真傳承傳統文化之精髓,致力于寫意花鳥畫承前啟后的開拓與發展,是十分自覺和充滿深情的,也是他畢生的追求與執著的信念。
多年來,他潛心于寫意花鳥畫追遠歷新的研究,在這一古老的藝術中努力注入自己的創造。一方面他將傳統繪畫中人與自然的親和情感融入心境,在舊有花鳥畫程式的基礎上探索各種新的技法表現;一方面竭力追求盡可能個性化和風格化的藝術語言,去傳達自己對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藝術本身所作的獨到解讀。他以對自然依戀的態度來延續傳統文脈,尋覓鳥語花香,讓勃勃生機躍然紙上,蓄滿腔激情于腕底筆下,不只將他在前人啟發下創造的寫意花鳥技法運用到爐火純青、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更值得我們品味的是畫家“用時代的語匯和個人的修辭”,賦予這一源遠流長的藝術品種以充滿活力和鮮明個性的現代樣式,踏出了當代寫意花鳥畫借古以開今的成功之路。
近讀他的畫作,祝燾已八十高齡,他的人和他的畫一樣,依然是那樣的青春與旺盛。我看到了一位矢志不渝在寫意花鳥藝術道路上不斷精進的宿將,鐘情在他對真善美的追求上,滿面燦爛,滿身墨香,滿心陽光,連他的白發都飄滿了丹青的芬芳。在他的作品里,花卉的綻放是那么明朗絢麗、春光無限,鳥禽的揮毫是那么活靈活現、生意盎然。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有精神、有理念、有性情的老畫家關愛自然的真情傾瀉與執拗表達,那表現激情與創作狀態讓我聯想到一生貧窮而熱愛藝術的凡?高,只不過凡?高是在畫心上的上帝,而祝燾是在畫心中的太陽。因此他的作品別具一種美感,既不同于八大山人的冷,也不同于徐青藤的狂,既不同于吳昌碩的苦,也不同于任伯年的柔,更不同于揚州八怪的野,而是熱而感人,是以真率爛漫之筆作水墨淋漓之畫,示人以熱情而浪漫、天真而恣意。祝燾之熱,像齊白石那樣以出自大匠之門的身手,為花寫照,為鳥傳神,抒發普通百姓愛鄉土愛家園的真摯而豐富的感情。所不同的是,祝燾的寫意花鳥更多地強調花與鳥的結合,注重花鳥與其生存環境的聯系,讓花鳥在宇宙中融出融入,與山水共生共榮,讓花與鳥作為人類生存環境中不可缺少的生態展現出無盡的生機,成為與現代中國人的感情生活和審美體驗更密切的對象。祝燾是以當代人的眼光和心靈在感受生活與自然中直接捕捉“畫外之意”與“意外之妙”,既保持了新鮮強烈的“覽物所得”,又以所養所崇升華了自然所見,畫出了所知所想,從而創造了異彩紛呈又洋溢著詩情的動人意境。這種在花鳥畫中所創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在前人作品中也偶爾有之,但自覺、全面地創造有時代感的意境,則是祝燾寫意花鳥畫的成功所在,也使他的作品在“形神兼備,筆境兼奪”中流露出較多的個性風采,令人感慨系之。
有感之一,祝燾的花鳥畫始終貫穿著一種清新氣息,是一種積極、熱烈、樂觀、向上的情緒。這種情緒由畫家灌注到作品中并洋溢在花卉的形態、鳥禽的動勢,以及畫面的布局、筆墨、色彩的運用上,遂使畫面展現著以往花鳥作品中罕見的鮮活感。祝燾的審美觀已從前人再現花形鳥態和以花鳥喻人、緣物寄情的傳統觀念中,演變為對生命力的歌頌,強調通過自然花鳥景物的寫意表現大自然中蘊含的蓬勃生機,顯得格外的生動、活潑、熱情而歡愉。這正是作為現代畫家內心情感的流露,也是當今時代精神的反映,因此才有那么多不見古人畫意的語境納入他的視線,給人以充滿陽光、擁抱生活的感受。
有感之二,祝燾的花鳥畫無不求真求美。求“真”指他重視寫生和造型,努力從寫生中獲取創造形象的源泉與動力。他摒棄只知臨摹古人的手一雙,不主張以西畫改造中國畫,不以“寫實主義”替代寫意傳統,對于自己師法過的傳統,都采取了“師法舍短”“兼收并蓄”的態度。求“美”,指他的美學追求不以“重、拙、大”為宗,而以形簡神生、靈動鮮活為本,在風格上追求優美而非崇高。他以平常心看待自然與人生,不孤高、不冷僻、不狂怪、不奇異,大璞不雕,雅俗共賞。因此,祝燾的畫達到了形真情茂、筆厚意豐的藝術效果。它的難點,在于如何把現實之境提升到藝術之境,把寫意花鳥的形式之美、筆墨之美、意境之美推向極致。祝燾具備這種能力,幅幅作品顯示了他厚積薄發的底蘊和才情。
有感之三,祝燾的花鳥畫無不求情求趣。這種情趣首先表現在筆墨上,也表現在造型的處理和意境的追求上。祝燾的用筆講究以書法筆意入畫,筆筆寫就,筆畫自由而有法度,墨法精熟而能變化。禽鳥造型簡潔夸張,多有變形,突出了神情意態的宛然如生。色彩略參西法,既有統調的渲染,也有重色的點綴,墨色渾融,相映生輝。他把勾勒、沒骨、點厾、潑墨、潑彩參酌運用,更在用筆上自成一體,如行云流水,隨機生發,和易而流暢。“一切景語皆情語”,為的是以情寫景,以景襯情,營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得自然之真趣。
“籠天地于形式,挫萬物于筆端”,仍然是大寫意的筆墨,卻不粗率與空泛,既得文人意蘊帶來的用筆、施墨、設色的生動性,又兼顧到物態、物形、物性的寫實性,祝燾的寫意花鳥絕妙地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尊重自然、親近自然的文化精神,并以他個性化、風格化的繪畫語言,表現了人對自然生命的體會和感動。我以為,祝燾是我國當代杰出的花鳥畫家。他特有的稟賦氣質,在生活的開掘、傳統的擇取和技巧的錘煉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的畫令人親,令人喜,更令人思,新荷翠羽、碧池群鴨、晨暉雙鷺、竹林飛雀、蕉下雛雞,都無聲地把萬物的自由與人生的佳興合二為一。不題詩句而詩情洋溢,不需弦管而樂音繚繞,那春風秋韻、山光水色、鳥鳴花放,又與人物內心情感起伏呼應,意滿畫中,情飄畫外。
這位曾沖鋒陷陣于炮火連天朝鮮戰場上的血性男兒,這位無師自通而取得成功的藝術家,為中國寫意花鳥畫推陳出新做出的貢獻,以及為適應時代發展和人個性情認真處理生活、傳統與技巧關系所取得的寶貴經驗,值得后學者的深思和光大。
2013年8月21于北京王府花園
——選自《祝燾寫意花鳥小品》

4.珍禽迎雪 ——祝燾先生的“褐馬雞”情緣
藝興/文
為百花寫照,為百鳥傳神,多數花鳥畫家都有這樣的宏愿。因為,題材的寬廣既可以展示畫家的功力和技法,又能借其抒發不同的情志,追逐多彩的人生。其中一些高明的畫家,會在遍采百花的基礎上主攻主打一個題材,通過挖掘這個題材的不同側面和深刻內涵,千錘百煉,以此確立自己藝術的高峰。近現代畫壇,“悲鴻馬”,“白石蝦”,“黃胄驢”,都是這樣的。畫家祝燾先生也是這樣一位高明人士。提起祝燾,人們對他的主打他題材耳熟能詳——褐馬雞。
褐馬雞是我國獨有的珍稀鳥類,體長1-1.2米,全身濃褐,頭頸灰黑,臉頰艷紅,尾羽后翹似豎琴,特別好看,腿粗善奔跑,叫聲粗重宏亮,兩公里外可聞,常成群活動,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多見于山西管涔山森林公園和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冠為山西“省鳥”。褐馬雞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健勇善斗,尤其在繁殖季節,雄鳥都要為奪雌鳥而發生激烈的爭斗,有置死不避艱險的品格,被稱為“毅鳥”。所以,從戰國時趙武靈王起,歷代帝王都用褐馬雞的尾羽裝飾武將的帽盔,用以激勵將士,奮勇直前。
這樣一種猛禽,前人沒有畫過,又在造型、色彩、寓意諸方面都有料可挖,其進入祝燾的視線,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先生為了畫好這些褐馬雞,曾多次到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寫生,對它們進行過長期深入的觀察研究,掌握它們的形體結構和生態習性,以審美的眼光去發現它們的美。
自然界中真實的褐馬雞,威猛而漂亮,給人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氣度。到了祝燾先生筆下,這些形象和特性有了提煉和升華,如昂首挺胸,傲然挺立,俯視一切,雍容華貴,氣宇軒昂。具體而言:嘴經過適當的夸張和變形,成為符號化的三角形,嘴角的銳度保持著攻擊的實力;頸部和前胸的色彩給予豐富想象以增加美感,松松軟軟的塊面,既展示水墨的韻味,又給人結實飽滿之感;尾羽以大面積的空白處理,調節了畫面的節奏,也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爪子始終剛勁有力,腳踏實地,穩重而自然;無論群居還是獨處,都能斗霜傲雪,適應自然,悠然自得!
再往深里想,祝燾先生筆下的褐馬雞,是人格化了的褐馬雞,意在表達一種人類普遍的價值觀——自尊、自愛、自覺、自信、自強。在如今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的形勢下,祝先生為褐馬雞還原了一個神秘野性的原始世界,為生靈萬物呼喚一種淳樸、本真、爛漫的生命情態。如此,褐馬雞成了他傳遞花鳥精神的一個形象代言鳥!
鑒于祝燾先生的創作實踐成就,2002年1月,天津楊柳青畫社專門為他出版了美術教學范例分冊——《寫意褐馬雞畫法》一書,先生于此系統地講解了褐馬雞畫法的繪畫步驟及技巧。此書的出版,也預示著,祝燾和他的褐馬雞,必將永載美術史冊。

三.【山西畫家說祝燾】
亢佐田:亦師亦友
1972年,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三十周年,全國各地大抓美術創作。祝燾創作了《戰地黃花分外香》一畫,鮮亮蓬勃地綻放于畫壇,引發廣大觀眾的關注,贏得好評如潮。凡是當年過來人,對其作記憶猶新。這是十分難得的事。須知,“文革”歲月中,各行各業首先強調的是“突出政治”“政治執帥”的信條和標準,不能允許絲毫的離經叛逆?;B畫的描寫主體花鳥魚蟲等很難體現階級屬性和政治傾向,讓許多老畫家束手無措、茫然無主,或擱筆做旁觀者,或牽強附會應對形勢。比如畫竹,在竹竿縫隙間添上幾只運載之船。表示竹之經濟實用價值和豐收壯觀;畫牡丹,在花叢中加上幾個蜂箱,表示牡丹花開引蜂來,釀造花蜜為人民服務之意吧,這些作品雖說突出政治了,但總顯得勉強多余畫蛇添足。而祝燾先生的戰地黃花,栽植于一個美國大兵的破損頭盔中,讓人既可欣賞美麗的花,又聯想到抗美援朝的艱苦以及老志愿軍戰士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和平的憧憬。鮮活的時代特色,巧妙自然地和藝術魅力結合在一起,不能不讓人拍案叫絕。
由《戰地黃花分外香》一畫,我認識了祝燾先生,在以后的幾十年接觸中,成了我的師友。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不懈的鉆研精神,收獲了豐碩的果實,花開祖國四方。如今是名實相符的花鳥大家。更可貴的是先生年屆耋耄,仍保留著軍人的豪氣和壯心。藝品藝德,堪稱畫界楷模。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山西才剛建立藝術院校,藝術人才寥寥無幾,花鳥畫界更是冷落寂寞。而今展望藝苑畫壇,崛起才俊濟濟,萬紫千紅爭相斗艷,蔚為壯觀,其間許多中青年畫家,是在祝燾先生的引領栽培下茁壯成長起來的,其勞其功實可謂大焉,他像一株常青老樹,在旭日晨風中高高挺立。
裴玉林:筆如神助奪造化 耄耋之年返童真
仰慕祝老而結識已三十余載,他在我心中也一直是位可愛、可敬的師長。跟他在一起,感受到的是呵護,關愛和絲絲溫馨。
上世紀八十年代,祝老已是我省活躍在中國花鳥畫壇備受關注的為數極少的名家之一。當時由各省發起的全國花鳥畫邀請展搞得風生水起,影響很大,我有幸在祝老等老畫家的提攜下走出茅廬。邀請展期間,主辦方會邀請二三十位畫家出席并安排采風、筆會活動。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諸多名家,不免臨場怯陣、拘促不安,祝老總是鼓勵我:“你行!莫管別人,放開畫!”“哦!很好嘛!”他的關懷鼓勵如春風細雨,于無聲處滋潤著我,扶我漸漸走入中國花鳥畫的殿堂。
看祝老作畫是一件十分快意的事,他嫻熟的揮灑源于他對中國寫意畫用筆造像的真諦的把握以及對傳統繪畫法則的深刻理解。所以祝他老行云流水般地把那些飛禽、花木置于畫上,真是筆如神助!
與祝老合作更是使我獲益和快意的事!我曾有幸與祝老合作,每次他總是讓我“開筆”。這是他老人家為人謙和低調的一面。但凡有過合作經歷的畫家都知道,合作畫是很難完美的一件事,難在各自領域標新,一味自我,難以照顧全局,最后統一收拾全局最重要也最見功力!記得有一次我和已故的張思槐先生、祝老三人合作一幅丈二匹花鳥畫,我和思槐兩人一左一右分頭畫起,倒也百花燦爛,春意盎然。但總感覺畫面漂浮,分量不夠。最后祝老笑呵呵地拿了一最大號的抓筆,蘸水調墨,揮灑間,一叢芭蕉搖曳于紙上,又使濃墨點寫,一群八哥或臥于巨石,或作對、或相競,排空而翔!頓時,畫面墨氣氤氳,所有花鳥草木煥發出一派生機。圍觀者無不嘖嘖稱奇!這正看出祝老駕馭畫面的超人能力!
祝老風趣詼諧,皓首老人,童心不泯。在他那寬厚、慈祥的目光里充滿了睿智。他亦有不忿時,他的一位老友說他性情耿介,這正是他黑白分明,不與世俗同流的個性。祝老知我喜飲,說他家有不少好酒留著,我卻一直沒有因此叨擾他,他還有些生氣!
祝老,我,我們愛你!
裴玉林于杭州春夜
降大任:孜孜以求,筆筆不茍
祝燾先生本貴州人氏,卻鐘情黃土高原,在山西從事美術事業60余年,創作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難以數計,且屢獲大獎,揚譽中外。尤以發現并創作三晉珍禽褐馬雞藝術形象為代表作,成為中國藝壇領軍人物。筆者青年時即在太原南宮欣賞過先生畫展,為之驚艷,仰慕久之。先生潛心畫藝數十年,淡泊名利,不事權貴,蔬食布衣,安之若素。惟于筆墨華彩孜孜以求,日日精進,技近于道,終成大家。更以八十高齡,三上黃山,西走青藏,得江山之助,實景寫生,所作愈精,自謂"八十起步",堪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今茲應吾友張藝興之約,在麒麟畫館舉辦山水小品畫展,其黃山組畫,實在精彩,其分章布白,虛實相生,濃淡相宜,有章有法,筆筆不茍,神形俱出,渾然天巧。觀之令人移情神往,驚心動魄,如入山陰道上,佳境應接不暇。噫嚱,真大手筆也。祝燾先生洵可謂:縱橫藝壇老更成,丹青妙筆敵化工。
裴文奎:融磅礴大氣于方寸之間
祝燾老,竹梅品格,松柏精神,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以南人而居北地,故能攜靈秀入蒼茫;處朔方猶憶江南,故能染煙霞而蓋漳高遠。早年寄情山水,晚年工于花鳥,故能融磅礴大氣于方寸之間。美意延年,神融筆暢,鶴舞鴻戲,人畫俱老,故能以老辣寫空靈,以渾厚見華滋。筆落三晉,足履四方,源頭活水長流,故能筆下丹青不老,福樂長春!
祝燾老,華夏花鳥之冠冕,我等后生學者之典范矣!

喬亞?。翰潘济艚菪脑丛旎?/strong>
祝燾先生在當今中國花鳥畫壇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他在花鳥畫的創造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始終堅持求變圖新,尤其是對花卉、翎毛、魚禽等各種門類功力極深,褐馬雞更是享譽畫壇。其大作《塞外山野雪茫?!吩脒x“百年中國畫展”。這些都是其功力所致、實至名歸。
祝燾先生在繪畫上才思敏捷,技巧燦然奪目,筆墨與色彩相生相發,一點一綴皆臻絕妙。他以深厚的筆底功力、藝術涵養,盡展了健康向上、雅俗共賞、人們熟悉且喜聞樂見的藝術風貌,吸引了社會上眾多后學跟隨,也給學習者很多的啟迪與幫助。
因家父也是習畫之人,所以我從小就知道祝燾先生是大畫家。大學畢業到山西日報工作后有了更多的機會向他學習請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山西日報常常舉辦多種形式的繪畫藝術活動,祝燾先生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最難忘的是上世紀90年代在山西日報舉辦的一次大型筆會,邀請了眾多藝術家,如祝燾先生、趙梅生先生、姚天沐先生、林鵬先生、田樹萇先生、趙望進先生等等。眾多大家相聚,必有神品。待到一切就緒,幾位先生先后動筆,揮毫落墨間,石頭、梅花、柳枝等物紛紛躍然紙上。蓋因圈內都知祝燾先生是畫界快手,收拾、調整大幅畫面的高手的緣故,趙梅生先生當時說了一句:“讓祝燾最后收拾殘局吧,他有辦法。”于是,祝燾先生欣然提起一支大筆,墨氣淋漓的一株芭蕉自畫幅底直沖幅頂,隨后他又畫了茶花、幾只八哥。這幾只八哥有的落在石頭上仰頭遠眺,有的落在梅枝上側首而視,而另一只則從遠處栩然飛來,里外呼應。一時間,畫面充滿了生機。祝燾先生畫的這幾只八哥宛如詩中的詩眼,一詞既出,通篇生輝。在場的書畫家們紛紛拊掌稱快。此所謂: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不經意間,在畫壇又流傳下一段佳話。
孫海青:
花鳥畫創作是造景藝術,融匯了中國畫的筆情墨趣,是創造生活中美的境界。祝燾先生的作品,是藝術家憑生活的觀察和積淀而獲得的意境。畫面清新優美,耐人尋味。尤其畫的褐馬雞等體裁有其獨特的風格和手法。從他的畫中,感受到老一輩藝術家真誠、樸實、寬厚的人格魅力,是當今我國花鳥畫領域領軍前輩,是指導我學習的導師。
郝向炫:
觀祝燾先生的山水畫,有一個因素不引人注意,即他的畫中的留白,或為溪水,或為泉瀑,或為云煙,或為天空,或為實,或為虛,或有形,或無形,可謂無窮變化。使得黑墨產生了光亮,色彩更為鮮活,景物更加和諧,畫面更是生動,所營造之情境躍然紙上。
霍俊其:
中國畫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章法,它包括構圖、布局、線條色塊、設色的安排,有什么樣的章法就有什么樣的境界。章法有大小,有奇險,也有平和激蕩,線條有剛柔、急緩等等,能把這些因素非常協調,不偏不倚、取之中庸地貫穿在一幅畫中的畫家,那一定是大家,祝燾老師做到了。
在當今國內為數不多的花鳥畫大家中,祝燾老師以其全面的修養、扎實的功夫得到了美術界的廣泛贊譽,無論專家藏家及美術愛好者都會有所共鳴。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大家必定會對畫界產生影響,因其內容廣博,不同取向的人都會從中學到自己感興趣和喜歡的那一部分,受祝燾老師影響的青年一代畫家不計其數,一個畫家的成長,尤其在學校打基礎的階段,能遇到祝燾這樣的老師尤為幸運。祝愿祝燾老師藝術之樹常青。
霍俊其:
祝燾老師是位功底深厚、學養全面的前輩,更是一位熱愛生活、勤于創作的老畫家。從他近期的山水畫里我們感受到了老畫家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藝術的孜孜不斷地追求。這些小幅作品構圖巧妙,用筆靈動,設色艷而不俗。整個畫面從容平和,看似隨意,但布局章法認真嚴謹,完美中看不到刻意的痕跡。這種恰到好處的狀態正是祝老師為人為藝的真實寫照。一個畫家一生中所追求的真善美最終是要讓作品來說話的,祝老師從藝六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創作實踐經驗,加上平和的心態,健康的身體,相信會有更多美好的作品呈現給大家。

趙嗣成:
祝燾先生的藝術作品,呈現出中國當代花鳥畫鮮明的特征和強烈的個性特點。他在作品里的寫意精神和原創性,引領著當代中國畫的發展。祝燾先生在藝術上的杰出成就和在藝術上的探索和創新,在我國花鳥畫界獨樹一幟,深受世人矚目和敬仰。他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清新多變的筆墨語言,可謂是在藝術上德藝雙馨,名滿海內外,是一位走在時代前列,極有影響力的花鳥畫大師。
祝燾先生的作品最大特點是對意境的追求和表現,他在作品中出新、出奇和超絕的語言形式,備受美術界和收藏界的推崇和青睞,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姜維:筆精墨妙,率真妍美
高手是不屑于什么“一招鮮”的,所謂“君子不器”,祝燾先生的藝術實踐是一個很充分的例證。早知道先生是花鳥畫大家,名滿天下,近觀先生山水畫展,使我領略了先生又一風采。先生的山水畫,以焦墨勾皴,干裂秋風似如刮鐵,似渴而實潤,濃淡干濕筆筆相生,渾厚華滋一任自然。先生的山水畫,既有宋元山水渾穆靜宓的筆墨精神和雄壯之美,又不失本性質樸筆精墨妙的文人情懷及率真妍美。無疑,先生是雙棲于山水與花鳥畫的個中高手!

馬宏:霜葉紅于二月花
我的國畫老師祝燾先生雖已年高八十,但在中國花鳥畫界素有“老小孩兒”的美稱,所謂“老小孩兒”,并不是說祝老師長相有孩兒面,也并不說祝老師的性格童心不泯,而是大家對祝老師繪畫風格的一種美譽和稱贊,這個美稱大概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
祝燾老師是在繪畫素養上很全面的國畫家,尤其精于山水和花鳥畫,近三十年來先生更專注于花鳥畫的創作和研究。數十年的繪畫創作,祝老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始終追求發展與創新。在繪畫風格上一直求新求變,從繁雜具象蛻化為更簡約,更明麗疏朗。大約熟悉祝老師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每隔一段時間再去看先生的新作,總有一種更加清新爽利的感覺,總會覺得老師的畫風又有了新的變化,筆墨語境更加純厚,畫技馳馭更加凝練,處理畫面的矛盾關系更加老辣平和。
這些,從一個畫家修養、學識、技藝方面的錘煉,就像深秋的霜葉已臻完美的凝紅。而先生每一幅新作所表達的美學概念和文化情操,又像二月初綻的春花,給人以新香的陶醉和嫩綠的愛戀。年屆八十高齡的先生,雖已滿頭銀絲,但先生仍然不懈地追尋著他作為一名藝術家內心深處的那份沉醉、綣戀和贊美大自然的童真,而這份童真傾注于先生的筆端,渲寫在畫面的每個角落,總是給人以清和淡雅的視覺感受,像細品一杯春茶,令人心靜、淡泊、寧神,不自覺地進入一種禪定的境界,卻又有一份童稚的歡喜。故畫界贊先生為“老小孩兒”是很貼切的。
蘭子:長者風范 良苦用心
很多年以前,參加在太原市迎澤公園舉辦的一個書畫聯展,那時我還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一個書畫界新兵,作品很稚嫩,迫切希望得到前輩們的指點。德高望重的祝燾老師來了,被人簇擁著,他認真觀看了每個人的作品,不時對作者提出自己的建議。走到我的畫前,他卻表情凝重沒說一句話。
出了展廳人群散去,我主動上前請求祝老師給我的畫提意見。他思考了一下,我認為他是在措辭兒,希望說出來的話別太傷著我。然后,他開始認真而又委婉地提出他的看法,更多的還是鼓勵了我,印象極深的是他溫和的貴州口音和堅定犀利的目光,一個畫家的目光,而在這個目光后面我讀到了一個長者的寬容和希望,我很感激他。
之后不久,祝老師被邀請為我所在的班級代課,我有幸親自目睹了他示范作畫的全過程:不緊不慢地運筆弄墨,先是一組青石,然后幾只八哥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上面,石下有潺潺溪水,背景襯翠綠芭蕉,濃淡干濕,疏密有致,不緊不慢,娓娓道來。我相信,所有在場的學生一定和我一樣,如同喝了一杯清澈甘泉,心里透亮又解渴!這次難得一見的觀摩課,讓我難忘,受用一生。
祝老師不僅作畫嚴謹,做人更是認真。當我們不再生分的時候,祝老師常常請我們這些晚輩吃飯,有時我們會在餐桌上逗著他開個玩笑,他往往會認真思考半天,然后逐字逐句分析那句已經過去了很久的玩笑話,他那眼神像極了汪伊虹老師筆下的“貝貝”,其憨態可親的模樣更是勝過了那句玩笑話,讓眾人好一陣開心。
記得一次展覽后,祝老師認真打過來電話指出我作品中的毛病,重申水墨畫的深刻含義,語重心長,誠懇親切,句句感受到老師的一番良苦用心。我很慶幸自己的藝術之路上有祝老師以及像祝老師這樣的恩師道友引領輔佐,讓我雖然走得東倒西歪的,卻也一路奔上了大道。時值祝老師大展之際,我衷心祝福老師身體健康,永葆青春,藝術之樹常青!祝老師,我們為您驕傲!

2016年秋,在麒麟畫館接受綏陽電視臺記者專訪
四.【祝燾山水畫作品】














